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要適應“不完美”的輿論監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18:03:36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近日,台風“威馬遜”的登陸讓海南文昌災區成為了焦點。然而,真正製造話題的,卻是“伏天送棉被”以及“發黴面包”兩個關鍵詞。對救災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由賑災物資引發的輿論爭議,甚至超過了對災情的關注。

  紅會“合理”地向災區送了棉被,災民“反常”地收到了發黴面包,事件性質並不相同,可兩者的輿論境遇卻不乏相似之處。看到伏天送棉被覺得“荒唐”,有網友沒來得及搞清狀況就把矛頭指向了紅十字會;災民收到的發黴面包同一批共計290箱,考慮到救災物資的總規模,或許不至於成為影響全局的“大事”,但在輿論場中卻儼然已成了驚天醜聞。

  作為涉事方的紅會和海南民政部門,無論是否存在工作失誤,面對來勢汹汹的網絡質疑與譴責,一個感到十分委屈,一個感到壓力巨大,多少都有些捉襟見肘的窘迫。在同一地接連而至的兩起輿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揭示出當下輿論生態的狀況。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決定了這是一個疑問與發掘無處不在的時代。通過網絡平台,發生在任何地點的事件與細節,都有可能即時呈現在公眾視野之下。那些關乎客觀事實的信息有真假之分,但基於事件信息做出的評價與判斷,則屬於態度、立場和觀點的範疇,輿論場不排斥任何個人的見解。這就意味著,沒有誰可以回避被注視、被評價、被質疑,輿論和監督是政府和全社會都必須適應的大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