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17:55:01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親愛的堂爺爺、父親、舅舅和弟弟,你們離開我78年了,我對你們的思念從未停止……”1日上午,位於南京城西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墻”前,90歲的楊翠英老人一邊呼喚著親人,一邊將哭墻上父親楊學文、舅舅楊賢營的名字指給人看。

  新華社報道,2014年2月,中國通過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同年12月,紀念館首次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祭告活動,意在喚醒正漸漸消逝的倖存者們的記憶,讓個人證言能以家庭為單位代代傳承。在今年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從12月1日集中開展為期1個月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遺屬們通過在名單墻前上香、獻花、跪拜、誦讀祭文或家信等形式,悼念遇難親人。

  楊翠英老人用顫抖的手撫摸著墻上親人的名字,當年的絕望和呼號仿佛又回到耳邊。她告訴記者,1937年,南京淪陷後,13歲的楊翠英和父母、弟弟和小叔叔一起躲進大方巷難民營。12月14日,她的父親和舅舅在難民營內被當作中國俘虜兵抓走。理由是他們的手上和肩部有老繭。“他們是種地的農民,扛扁擔和拿鐮刀長出的老繭竟成了罪證。最可憐的是我那出生不久的弟弟楊小寶,因為哭鬧被日軍活活踩死。”

  “母親靠在臉上抹上黑灰才躲過災難。她經歷的這場浩劫,不僅給她個人,也給我們這個家庭留下創傷。對日本右翼一再否定侵略歷史的行徑無法容忍。”楊翠英的女兒楊懷清說,作為死難者遺屬,有責任將這段歷史真相傳遞,避免戰爭災禍重演。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迄今僅有一百餘人,且年事已高,平均年齡超過80歲。

  一些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屬、倖存者的後代對相關歷史比較熟悉,成為將歷史傳承下去的又一重要群體。據了解,自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工作”啟動以來,已有270多個家庭,3000多名遺屬進行了登記。

  紀念館名譽館長朱成山說,舉行家祭活動,也是為了告訴人們,30萬不是冰冷的統計數字,而是由一個個家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組成的。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