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俞新天:對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9-03-18 00:21:59


承認“一中原則”,兩岸可共享中國主權的光榮與尊嚴。(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俞新天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上發表專文,提出她對“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思考”。其中特別提到:“ 大陸為甚麼考慮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是為了促進和平統一。台灣政府必須相向而行,如果祇是要求大陸釋放善意,而沒有在促進‘一個中國’上提供確實可靠的保證,甚至還有可能與最終目標背道而馳,那就會南轅北轍,缺乏可行性。”而且“國際空間問題由無數問題組成,將之簡單化籠統化有很大風險”。作者還提出了“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優先順序”。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爭取擴大國際空間,在兩岸合作增強的條件下,有了可能性。兩岸如果處理得好,就能逐漸達到共用中國主權的光榮與尊嚴。這是一個綜合、複雜、多層次的問題,不可能有一攬子解決方案,祇能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作者對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則、途徑和優先順序提出了思考。認為兩岸在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應當堅持“九二共識”,相向而行,加強對話,由易而難,由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到政治領域,由地區合作到全球性組織,積累互信,凝聚共識,防止干擾,在不斷改善關係深化合作的過程中,逐步推進。

  兩岸共用主權的意義

  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地區,其在國際法意義上並非主權實體,但卻擁有超過其實際法律地位的國際空間。由於歷史造成的結果,台灣參與了12個政府間國際組織。1台灣有23個“邦交國”,又在大多數非“邦交國”建立了雙邊交往機構。台灣加入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超過2千個,涵蓋了國際社會交往的方方面面。如果計算在各國與地區的派駐機構的數目,台灣超過世界上很多國家。台灣企業家到全球各地做生意,台灣民眾到國外求學工作參加各種活動,並沒有受到限制。

  因此,台灣提出的國際空間問題,首先應當準確地定義為“擴大國際空間”的問題,而不是“爭取國際空間”的問題。前者是多或少的問題,後者卻是有或無的問題。“國際空間”是在李登輝執政後期才出現的提法。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民進黨不斷衝撞兩岸關係的底線,製造“統獨”、“族群”矛盾,以“國際空間”問題轉移民眾視線,煽動台灣民眾悲情,以便走向“法理台獨”。台灣某些媒體更是大肆炒作,推波助瀾,火上澆油,使很多人陷入認識誤區。儘管民進黨已經下台,然而其“台獨”主張未改,利用“國際空間”影響民眾的手法依舊,這是仍然必須警惕的。 

  然而,隨著兩岸回到“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原則上來,擴大台灣國際空間開始有了更好的條件,也將有更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值得深入研究。正如黃嘉樹與林紅寫道,在台灣當局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到兩岸最終統一之間,必然存在一個很長的過渡時期,如果這時把台灣的“外交活動”都列入“台獨”框架中,不利於維護台海局勢的穩定。儘管李登輝和陳水扁主張“兩國論”和“一邊一國”,但客觀上仍被固定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之內,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沒有改變。台灣現在擁有的“外交承認”,是對“中華民國”的承認而不是對“台獨”的承認。這也是台灣政要出訪“邦交國”時,中國大陸通常不做激烈反應的原因。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和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國際空間問題。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