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析“大一中架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2 11:22:58


跨藍綠七人提出“大一中架構”。
  中評社╱題:評析“大一中架構” 作者:倪永傑(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肖楊(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室主任

  5月27日,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主導,包括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外交部長”陳建人、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在內的七人共同舉辦記者會,提出《我們的呼籲——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1),主張在尊重現狀前提下,由兩岸共組“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作為現階段解決兩岸問題的平台,以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大一中架構”一時間引起各方關注。

  “大一中架構”基本內容

  施明德等提出的《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全文共714字,針對解決兩岸爭議的五項原則,具體為:“第一,尊重現狀,不片面改變現狀;第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起,即已並存於世,而且雙方政府已從‘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第三,以‘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才能符合現狀,邁向和解之路;第四,‘大一中架構’意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上共組一個‘不完整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雙方關切的事務,作為兩岸現階段的過渡方案;第五,‘大一中架構’下的雙方,應消除敵對,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與安全。雙方承諾互不使用武力,且不得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利於另一方的軍事攻防協定;雙方均享有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的權利。”(2)

  對於這五項原則,施明德稱李登輝、關中,甚至部分“太陽花學運”人士都同意。蘇起直言“所謂五原則,等於是不統、不獨、不武的‘積極版’”。洪奇昌則認為“北京應瞭解,台灣對一中原則的接受度已低,所以應往前開創新局,也就是打造‘大一中架構’”。(3)

  提出“大一中架構”原因

  這批藍綠人士在當前發出呼籲,時機選擇上恰到好處。當前,反服貿、反核四風波雖已落幕但餘波蕩漾,持續發酵,兩岸關係處於一個特殊的醞釀時期。馬英九執政遭遇困難,蔡英文接任黨主席,朝野雙方正在進行未來政策選擇。此時此刻必然引發台灣內部及兩岸之間熱議,對藍綠雙方產生影響甚至壓力,無疑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

  (一)藍綠鬥爭嚴重,影響台灣發展

  陳水扁八年執政造成島內藍綠對立嚴重,且這種二元對立已經滲透到台灣社會的各個層面,並未因民進黨失去執政權而改變。民進黨不僅反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也反對國民黨的民生經濟政策,且幾乎已經到了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所謂的政黨協商讓“立法院”空轉成為常態,行政部門制定好的政策難以有效推行,結果導致台灣經濟發展停滯,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施明德提出“由於歷史因素,台灣社會留下濃厚的敵意與仇恨,這些情緒成為政黨鬥爭、選舉操作的手段,藍、綠雙方難以進行對話”,“期盼經由‘5項原則’,能讓朝野形成‘台灣的’共識”。(4)蘇起亦表示:“台灣藍、綠兩極化的現狀,太鮮明、太深,已到了妨礙國家進步的地步。”(5)

  (二)大陸成台灣機遇,和平發展成最大公約數

  與台灣地區出口衰退、投資萎縮、內需不振、就業形勢持續惡化,民生痛苦指數不斷升高形成對比的是,大陸以令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並成為台灣最主要的經貿夥伴和觀光客來源,台灣要想扭轉經濟發展頹勢,避免被“邊緣化”,就無法不與大陸合作深入發展兩岸經貿。另一方面,從中共“十七大”開始,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大陸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和具體措施,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趨於理性,對大陸的認識和觀感趨向正面。在“陸委會”公佈的2008年以來的“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的例行性民調中,支持兩岸持續透過制度化協商來處理兩岸交流問題的民眾穩定保持在70%左右。在馬英九的各項施政中,兩岸政策始終是滿意度最高的政策。民進黨民調也顯示民眾最不能接受民進黨的就是“逢中必反”(6)。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目前島內接受度最高的政策選項,也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

  (三)兩岸政治難題無可回避,紅、藍、綠需要醞釀共識

  隨著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兩岸間“只經不政”的狀況已經難以滿足兩岸關係發展的需求,而要探討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兩岸間必需有共同的對話基礎。當前兩岸可以達成21項協議,其基礎就是“九二共識”,但民進黨既不承認“九二共識”,又無法提出替代方案,民共對話始終無法展開。在參與兩岸對話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下,民進黨選擇左批大陸“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右批馬英九“親中賣台”,並形塑、利用一部分台灣民眾的“恐中”心理,引導其“反馬”、“反大陸”,結果讓藍綠、紅綠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在這一背景下,施明德等先破後立,先是全盤否定了目前大陸、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提出“長久以來,台灣的兩岸政策已經‘撞牆’,中國共產黨的‘一國兩制’,不被台灣人民接受;國民黨的‘3不政策’、民進黨的‘台灣等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等於台灣’,也缺乏未來性。”(7)再提出“大一中架構”,試圖藉此掩蓋紅藍綠三方的矛盾,創造模糊空間,建立三方對話基礎。

  這群藍綠大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2位擔任過“外交部長”(程建人、田弘茂)、2位陸委會主委(蘇起、陳明通)、2位海基會董事長(焦仁和、洪奇昌),郝柏村一度參與討論。此舉蘊含在於那群處於藍綠體制外的一批有思考力的人士長期腦力激蕩,累聚能量,尋找藍綠和解、兩岸活路的途徑。這種嘗試本身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台灣及兩岸各方鼓勵、喝彩。

  “大一中架構”並不必然成為藍綠雙方的政策選擇,也難以成為兩岸的政治方案。正如張五岳所言,這只是發展性觀念,並不是兩岸的終局方案。但卻可能引發各方思考,產生政治能量。在當前的台灣,批評、破壞性的思考太多,而積極、建設性的建議太少,此舉或許可以賦予台灣各界正面思考兩岸政治關係的有益啟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