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寧夏農村留守婦女變“紡織女工” 就業新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9-05-28 09:32:06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46歲的劉兔子,之前一直圍著鍋台和孩子轉,養羊、種地占去她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如今,她變身“紡織女工”,有了固定收入。

  新華社報道,劉兔子家住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中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區。每天早上六點,她搭乘通勤車到公司,在食堂吃完早餐後,換上工作服進入紡織車間上班。

  “成為熟練工後一年能收入5萬元左右,以前根本不敢想。”劉兔子笑著說,以往辛苦一年,還不夠應付孩子上大學的花銷。現在,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和她一樣,今年44歲的楊淑紅,去年12月底從農民變身“紡織女工”,生活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以前在家務農一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現在每月就有2000多元工資。”楊淑紅說,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既不耽誤照顧孩子還能兼顧種地。

  劉兔子和楊淑紅的經歷,在紅寺堡乃至寧夏都非個例。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提出,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增強吸納就業能力。隨著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精准扶貧的推進,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到西部落戶,大批就業機會隨之而來。

  劉兔子就職於德州恒豐集團吳忠興民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安介紹,企業不僅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還免費給新入職員工提供技術培訓。除繳納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外,還為在職員工安排通勤車和宿舍。“我們希望更多人來就業,與我們攜手共創美好人生”。

  去年6月,寧夏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就業扶貧工作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鼓勵各地搭建就業扶貧載體幫助留守婦女居家就業或靈活就業。隨著紡織、制衣等企業向西部轉移,農村留守婦女也成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專家認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西部落戶使更多婦女變身產業工人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企業通過培訓,有了穩定可靠的職工隊伍;另一方面,這也使農村留守婦女成為務農務工兩不誤的“兩棲農民”。不僅她們的眼界變得開闊,不少家庭也因此有了種田之外的收入。

  如今,像劉兔子一樣成為產業工人的農村婦女在紅寺堡區已由個位數增至1000多人。“農村留守婦女成為產業工人,是近兩年的就業新趨勢。”紅寺堡區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王志剛說,這種將產業發展與扶貧助困結合的模式,既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也帶動了更多家庭脫貧增收,對地方和企業都是雙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