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舉辦第四場“講客堂”
http://www.CRNTT.com   2019-05-30 11:54:44


與會者合影(中評社 陳倩羚攝)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記者 陳倩羚)5月29日,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香港分會主辦的“講客堂”客家文化講座,以“生命教育的意義”為主題,在香港恒生大學舉辦了第四場論壇活動。來自兩岸三地的客家學者、客家愛好者和傳媒高層人士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內容豐富,共有五位專家發表演講,分別為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首席研究員、香港大學生命教育客席導師楊啟明教授,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福壽園集團首席品牌官、福壽園生命服務學院院長伊華女士,濟川文化研究會主席、首屆禮藝節統籌委員會主席潘樹仁教授,香港聖約翰救傷隊九龍總區指揮官助理總監陳兆麟先生,以及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劍諸博士。
 
  首先登台的是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首席研究員楊啟明教授,以“生命的讚歌”為題發表演講。楊教授從多位名人的生命故事切入,與觀眾一起探討不同形式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福壽園生命服務學院院長伊華女士主講“生命的尊嚴與溫度”,與大家分享自己進入殯葬行業的個人經歷與心得。伊女士深入剖析了中國家庭對死亡的成見與避諱,呼籲大家要打破禁忌,敢於談論生死,正視死亡,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她認為中國人亟需在生命教育上進行補課,強調生命教育的社會化普及刻不容緩。伊女士表示,未來將致力以香港為先導基地,將生命教育推廣到海峽對岸,把正確的生死觀與人文關懷傳遞到兩岸四地的華人社群。她還指出,福壽園生命服務學院未來將以打造生命文化創意產業為轉型目標,通過雲端等先進技術,留住每個家庭獨一無二的聲音、影像故事,為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打造記憶夢工廠,幫助國人在回溯過去中體味中國數千年來的根文化,尋找蘊藏其中的中國魂,為成就未來的中國夢注入動力與能量。
 
  濟川文化研究會主席潘樹仁教授主講“中華文化的禮義生命教育”,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禮”、“義”文化如何形塑中國人的傳統生死觀。潘教授指生命是人的最高價值,是人追求其他所有現實意義的起點。他認為生命具有相依、傳承、循環的意義,先人的離世並非是生命的終結,生命的意義會繼續在紀念先人的過程中延續下去,先人過去的德行、精神,將成為指引後世人前進的明燈。潘教授倡議生命教育應古為今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禮”、“義”、“節”,通過強調父母與子女間的連結,在新時代樹立新舊交替、環環相扣、體現傳承精神的生命價值觀。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九龍總區指揮官助理總監陳兆麟先生以“聖約翰救傷隊在香港的救傷服務”為題,具體翔實地講述了聖約翰救傷隊為市民提供的各項急救與相關服務,展示了聖約翰救傷隊竭誠服務社會的精神與機構使命。
 
  最後,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劍諸博士發表題為“西方哲學大師們對生命的思考”的演說,以古希臘先賢的生死觀作引入,帶領與會者一同思考生命、死亡與幸福的真正意義。李博士表示,人的生命長度相差不大,但生命的質量卻存在巨大的落差。他認為人應該超越個人的肉慾需求,追求更高層次的生命意義,發揮個體生命對群體、社會與國家的積極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