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建良:台灣須入自貿區兩岸政策勿意氣用事
http://www.CRNTT.com   2020-12-31 00:25:32


陳建良。(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南投12月31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面臨K型經濟復甦,產業發展失衡問題,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前“國發會副主委”陳建良向中評社表示,台灣唯有設法拓展對外雙邊貿易協定,或是加入自貿區,才有辦法均衡產業發展。

  但陳建良提到,台灣要入自貿區,必然會受到中國因素影響,他認為,面對經濟事務,台灣要學習減少意氣用事,思考兩岸關係,尤其當台灣經貿有超過四成仰賴對岸時,沒道理要與之交惡,喪失進入自貿區的機會。

  陳建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馬政府“國發會副主委”等職,現任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管理學院院長,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勞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

  台灣“主計總處”預估明年度經濟成長率上看4%,但觀察台灣今年的出口細項,以電子、半導體、科技產業占多數,其他產業的出口成長率則是-10.7%,台灣正面臨少數產業熱、多數產業冷的K型經濟發展模式,長期下來恐怕導致產業結構失衡、產業空洞化等結果。

  如何避免K型經濟,陳建良表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積極對外尋求雙邊貿易協定,以及爭取加入自貿區。

  陳建良解釋,台灣的科技產業之所以能出口暢旺,除了本身的競爭力高之外,產業受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免關稅保護,也是一大主因,讓台灣科技業得以在高競爭力又沒有關稅障礙的情況下,暢行無阻。可是其他傳統產業,則需要面臨他國競爭,以及關稅障礙劣勢,所以必須透過加入自貿區等措施,降低貿易阻礙。

  陳建良指出,目前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兩大亞太區域經貿組織,都是台灣理當爭取加入的自貿區,尤其台灣的經濟發展又是以貿易為導向,假如遭排除在外,恐怕得面臨重大貿易挑戰。

  可惜的是,台灣現階段看起來,與兩大自貿區都無緣,陳建良認為,台灣在爭取加入自貿區的策略及方向有幾個謬誤,首先,加入自貿區或與他國洽談經貿協定,都是長期工作。以馬政府時代對紐西蘭、新加坡簽訂FTA,以及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的狀況來說,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內部溝通,取得共識,並與外部商談雙邊經貿條件,談妥後才促成經貿協定。

  陳建良指出,但蔡政府在自貿區或是FTA談判相關議題上,沒有對內溝通,且對外的經貿條件也不明不白,就忽然開放進口美國萊豬,甚至討論起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議題,似乎認為,只要讓利就有機會取得自貿區或是貿易協定的入場券。但事實上則並非如此,尤其自貿區更是攸關所有成員國的共識意願,台灣若無法有系統的策略性爭取進入區域經貿組織,台灣往後經貿發展堪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