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9月16日,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快要到來的日子里,高雄里長民眾參訪團走進昌平參訪交流,共迎中秋、共話基層社區(村)治理。參訪交流團首先來到十三陵鎮仙人洞村,村幹部和群眾敲起鑼鼓喜迎台胞們的到訪。
村主任張立英熱情的向參訪團介紹仙人洞村悠久歷史,傳統的楹聯文化、以及修建十三陵水庫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歷史畫面、動人故事。在村博物館,一幀幀歷史的照片和一幅幅當今鄉村振興的畫面都吸引著台胞們的目光,年輕的台胞們一一問詢鎬頭、鐵釺、籮筐等勞動工具,以及部分農具的用途,年齡大的台胞看到這些勞動工具更是有份親切感,說台灣過去農村也曾用過這些農具,大家都對當時修建十三陵水庫艱苦的生活和滿腔的勞動熱情所打動。
在村博物館前,村幹部還深情的演唱起了2022年拍攝的紀念十三陵水庫建成64周年的電影《九蘭》主題歌,伴隨著打夯的節奏,台胞們有的擊掌而和,“唉嗨呦”也吼出了腔調。
在村委會宣傳欄前、台胞們也被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帶動村民積極參與村莊治理、共建美麗鄉村取得的成果所吸引,有的與村幹部交流楹聯文化的典故,有的在“十二生肖”前留影,有的坐在村“孝心椅”上感受一番,還有的在“福祿壽喜”的前拍照。
交流團還一並參觀了村旅遊接待站、精品民宿、京台交流基地等點位,並詳細詢問接待站的運作、民俗村住宿面積、農特產品的價格等情況。
路過村民健身廣場時,有的台胞還親自體驗了村里舞龍休閑運動,村里幹部手把手教動作要領,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彩龍飛舞,現場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當天下午,參訪團來到昌平龍澤園街道龍澤苑社區,在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居民群眾以傳統的太極操、柔柔球操表演的形式組織,歡迎台胞的來訪。
社區老年樂隊還奏響了《阿里山的姑娘》,伴隨著歡快的樂曲,兩岸居民不約而同的牽起手,圍著廣場唱起歌、跳起舞,熱烈的場面讓人感動,兩岸群眾還即興合影,拍了一張“全家福”團圓照。
前往居委會的路上,社區伊然主任還向台胞介紹垃圾分類智能化積分管理的運作情況,以及“雪亮工程”在社區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走進居委會門口,台胞們就被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所吸引,社區伊然書記一一介紹了社區在日常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等民生事項中,落實為民服務,不勞群眾多跑腿,做到“接訴即辦”。
在座談交流現場,龍澤苑街道相關領導王國林全面介紹了街道和社區情況,社區伊然主任,圍繞“回天城市大腦”向台胞講述,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台胞在發言中有的表示,對大陸的發展變化確實是耳聞不如目見,大陸的發展耳目一新。有的台胞對垃圾分類智能化積分管理很感興趣,說要學習借鑒;有的表示,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是大陸這邊基層社區為民服務,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的有力舉措,也體現了社區居民鄰里的互助情懷。
座談會上,市海協會理事曹文莉為龍澤苑社區頒發了“京台基層交流基地”牌匾,鼓勵社區今後在兩岸基層交流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社區治理、文化交流、為民服務等方面,主動與台胞互通有無,互鑒互學,把“兩岸一家親”的情誼,體現在日常線上或線下百姓的互動交流中。
台胞們一行,還來到了北京市社區治理的典範核心區——天通苑北街道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參觀該中心圖書室、劇場等場所,瞭解文化藝術中心在回天地區便民服務,提升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台胞們都對北京在社區治理,為民服務方面的投入,以及用心、用力所打動,無不感到欽佩。
此次參訪團來昌平參訪,正值傳統的中秋節即將到來的日子,秋高氣爽心情舒暢,參訪活動使台胞對大陸的發展和農村、大型社區治理建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更感受到了大陸民眾的熱情,進一步體現出兩岸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今後必將會進一步加強往來、互通有無,促進共同發展、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