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3個月82家P2P平台停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5 13:24:35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隨著一年整改期限的臨近,網貸行業進一步“洗牌”,優勝劣汰的加速致使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出現大幅下降。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為2448家,到今年2月底更是進一步下降至2335家,退出行業的平台數量不斷增加。今年以來共出現131家停業及問題平台,其中82家平台為停業,占比達62.6%。

  如果說“詐騙”、“跑路”是前兩年退出平台的關鍵詞的話,那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主動停業、轉型成為退出平台的“主旋律”。目前,這類良性退出平台在所有停業及問題平台中占比近七成。“主要原因在於不少平台無法滿足監管層的要求,在政策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權衡營業狀況後,選擇主動清盤停止營業,由於這部分平台待收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動停業或許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錯選擇”,有分析人士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主動停業的平台高管後來去哪兒了呢?在對多位業內人士進行採訪後,《證券日報》記者將人員動向歸納為以下幾個方向:一是,繼續留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加入別的平台;二是,嘗試做金融或者金融周邊產業創業;三是,進入傳統金融機構、民營銀行、互聯網小貸、互聯網保險等金融機構;四是,回歸實體企業。

  網貸行業進一步洗牌

  近七成平台良性退出

  “野蠻生長”絕對是2012年至2015年網貸行業的生動寫照。數據顯示,2012年底,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數量為150家,而到2015年底這一數量已增至3433家,增幅高達22倍。而“草莽時代”的結束源於2015年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隨後種種監管政策不斷出台拉開了網貸行業洗牌的大幕,網貸平台數量也隨之出現大幅度下降。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為2448家,2017年2月底更是進一步下降至2335家。隨著整改期限的臨近,退出的平台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而這部分退出的平台具體包括停業平台和問題平台,主要可以分為停業、轉型、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等5種類型。

  從時間軸來看,停業及問題平台主要發生在2016年1月份-8月份。分析認為,多發的原因在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發布,以及去年4月份開始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展開,對不合規的平台形成極大衝擊。而在9月份以後,監管消息面稍顯平靜,因此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呈現減少態勢。

  從事件類型來看,去年以來相較於2015年停業及問題平台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目前停業、轉型這兩類良性退出的網貸平台數量分別為66.11%、1.61%,而在2015年則分別為32.3%、0.08%,占比均有所增長。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的網貸平台數量占比下滑,2015年這類平台的數量分別占比為44.44%、22.18%、1%,目前則分別降至22.46%、9.53%、0.29%。

  停業型常見於一些中小平台,這些平台主觀上不存在詐騙或自融的意圖,多是由於資金實力弱、業務能力水平差,在網貸行業總體仍處於虧損狀態的情況下無法繼續生存,導致其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選擇停業。對於停業平台數量的增加,有平台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監管的趨嚴,網貸平台的退出是可以預見的,優勝劣汰的陣痛也是這個行業必須經歷的。監管提高了網貸行業的門檻,讓不合規的平台或者實力弱的平台自然淘汰,行業已經進入良幣驅逐劣幣的階段。”在他看來,有許多中小平台仍未盈利,而如銀行存管、備案等合規成本的提升,讓這些平台不得不選擇退出。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月份至今共計31家平台進行業務轉型,不再從事P2P網貸行業相關業務。這31家轉型平台的新業務方向共分為5類:專注資產端(包括消費金融、借款服務等)、理財銷售(包括基金代銷、線下理財等)、眾籌、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資訊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提供等)、其他(電子商務、公用事業等)。從這五大分類看,轉型專做資產端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2.13%,其次為理財銷售,占比為25%。

  停業平台高管去哪兒了?

  業內分析有四個方向

  實際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不斷出現網貸平台轉型的案例,對於監管新形勢下網貸平台的轉型路徑也多有討論。不過,引起記者注意的卻是,那些主動停業的網貸平台高管的後續發展路徑。據網貸之家提供的數據列表顯示,今年以來網貸業共131家停業及問題平台,其中82家平台為停業,占比達62.6%。當網貸平台停業後,這些平台的高管又將何去何從?

  “從表單中的停業平台來看,幾乎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平台,也很少有加入各地互金協會的平台,不像排名靠前的平台或者大型平台的高管常見諸媒體報道中,所以業內幾乎很少會關注到這些平台高管的動態”,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

  在對多位網貸業內人士進行採訪後,記者將這類平台的高管動向大致梳理了四個方向。一是,繼續留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加入別的平台。“目前行業的艱難期其實才剛剛開始,有一部分平台選擇裁員或者清盤,但是當前的平台總量還是比較多。所以離職的高管還是可以在這個領域繼續做下去,找到可以任職的位置,當然境況不比從前那麼風光”,有平台負責人坦言。

  二是,嘗試做金融或者金融周邊產業創業。“有想法和經驗的高管,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網貸平台沒做起來,但自己還是想做一些新嘗試”,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他了解,有平台的CEO在停業後轉身投向獨立理財師行業,也有些高管開始做投資或者私募等業務。

  三是,進入傳統金融機構、民營銀行、互聯網小貸、互聯網保險等金融機構。“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其他業態開始慢慢興起,金融的互聯網化大勢不可逆轉,包括傳統金融業也越來越需要優秀的互金人才”,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金融機構、新興民營銀行、互聯網小貸、互聯網保險等也在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人才,而這些有互聯網思維、有創新能力、經歷過這些年洗禮的一批優秀的網貸平台中高層是非常受歡迎的,有著很大的選擇權,有不少人去上述金融機構。

  四是,回歸實體企業。“網貸行業中有不少從業者是來自其他領域,跟著大潮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但是金融經驗是很難快速累積的,潮水退去不少人還是回到了實體企業”,前述網貸平台負責人說道。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一些停業平台的前身是小貸公司,“限額令”來以後網貸業務受阻,於是高管乾脆回到老本行繼續做小貸。還有一些平台的高管出身銀行,停業後又回到銀行,但有了網貸的經驗,因此會更加注重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來源:證券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