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變味的消費貸:改頭換面入樓市多地嚴查升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1 10:03:10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購房款不夠,消費貸來凑”,在全國多地監管嚴控嚴查消費貸的情況下,這句話依然是部分地區的寫實。北京商報記者近日了解到,華北地區一家地方銀行仍在大力宣傳消費貸,且在明知客戶是將資金用於購房的情況下,依然予以批貸。此外,借道房屋中介、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平台等機構申請銀行消費貸的現象更是屢禁不止。用於消費需求的貸款,正在變味。

  仍有銀行頂風作案

  銀行房貸步步收緊,消費貸市場“行情”再次火熱了起來。近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華北地區一家地方銀行在大力宣傳該行消費貸,最高額度可批50萬元。

  很多銀行的消費貸最高額度可達到這一水平,但該行的“優勢”在於,客戶的資金用途更為廣泛。據了解,一般銀行個人消費貸都是純信用、無需擔保物,可用於留學、裝修、旅遊等,但該行一位內部人士稱,由於今年房貸利率不斷上調,首付比例也有所提高,不少客戶前來咨詢時,會直接詢問“能否用於購房”。而該行在已知客戶想要利用消費貸資金支付房款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放貸,“貸款用途可以寫成裝修”。

  這完全違背了銀行對個人消費貸用途的規定,消費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得用於買房、投資、炒股等。但也如上述人士所言,因為今年房貸政策的收緊,消費貸成為補齊房款的一個“幫手”。不過,該人士也透露,多數客戶都得不到最高額度,而且在8月收到的約千份個人消費貸申請中,當月審批了約一半多,還有一部分沒有審批。

  消費貸改頭換面入樓市

  事實上,更多的銀行表面上並不會允許消費貸資金流入樓市,但經過貸款中介、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平台等渠道,資金換了“馬甲”後流向樓市的情況實際一直存在。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多次接到一家貸款中介的推銷電話,電話中的工作人員介紹和銀行有合作,能辦大額貸款。在國企工作一年,月收入5000元,無需抵押物就能貸到40萬-50萬元,貸款用途平台可以偽造,並保證銀行查不出來。根據該工作人員的說法,銀行放貸後並不知道資金的實際去向。

  對於擔保機構暗箱操作的模式,有銀行資深人士表示,中介機構對客戶資料進行評估後再包裝,主要是擔保公司通過受托支付的方式,將消費貸款資金倒入合作的經銷商賬戶,開具合規發票應對銀行審查,這種方式較為隱蔽,在後期調查中不易被發現。

  而最終需要追問的,還是資金源頭處的銀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對於商業銀行來講,有發放貸款的需求,但是商業銀行對於貸款流向沒有主動的監管和嚴格審查。因為商業銀行對於貸款流向監測不到位,使得資金違規進入炒房領域。在貸款的審批上,一些名義上的審查已經通過,但是對很多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此類違規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