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民:“國內市場國際化”是未來發展必然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8-05-19 16:58:36


圖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圖片來源:清華五道口)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現在,全面推進金融改革、國內市場國際化,既是未來發展必然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在19日舉行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如此表示。

  朱民指出,由於當前,我國金融市場規模極大,但是整體國際化水平、監管水平、業務產品服務還跟不上,這與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第三大金融市場的地位不符合,這與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的需求、轉向實體經濟的改革不符合,這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產階級增加、財富增加、人口老齡化未來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符合。

  “因此,現在全面推進金融改革、國內市場國際化,既是未來發展必然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朱民表示,而“要想做到‘國內市場國際化’其核心理念就是打造一個和國際接軌的國際化的中國金融市場。”

  “回顧過去40年的發展我覺得很了不起,”朱民表示,“1993年,中國資本市場占全球資本市場比重是零,而今已占11.3%,成了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15年以前,我國債券市場幾乎為零,而今也已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這又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從45%提到65%,增長速度很快;而保險方面,現也已是世界上第三大保險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朱民說道,“不過,從保險密度來看,我國人均保費今天只有280美元,美國是4095美元,僅是美國的5%,日本是3500億美元,韓國都是3000美元。所以,可以說未來保險市場前景無限寬廣。”

  “然而儘管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金融迅速發展,取得了世界的奇跡。但國際化和開放度卻遠遠落後。”朱民表示。

  “外國銀行佔中國銀行的資產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32%,而今卻下降了,僅1.26%。”朱民表示,“一方面與中國銀行業增長太快有關,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在開放的同時在准入、股權、產品、範圍、監管等方面還是設置了很多條款有關,還是一個不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