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貿易摩擦 港有危有機
http://www.CRNTT.com   2018-04-03 10:28:19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美國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公布結果,簽署了相關備忘錄,就每年價值600億美元的高科技及日用貨品徵收進口稅及進一步限制中國在美國的收購行動。根據去年的數字,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3750億美元,但因輸美的制成品中零部件來自很多國家,有英國智庫機構估計真正的貿易順差實際是2390億美元。
 
  減少依賴美國
 
  其實,中國輸出的電子制成品只收取3%至6%的裝嵌加工費,大部分的利潤都落到美國公司口袋。中國產品價廉物美,令美國通脹率長期徘徊於2%左右,美國的消費者是最大得益者,所以美國大型連鎖零售商都反對今次徵稅。香港科技大學兼任教授雷鼎鳴認為是次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輕微。如果美國向這600億美元貨品徵收20%的進口稅,這120億美元稅款只佔中國生產總值的0.1%而已,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很明顯,這次特朗普的企圖是政治多於經濟,目的是為今年11月的中期選舉造勢,希望眾議院及參議院的共和黨候選人旗開得勝。筆者認為今次的貿易摩擦可以通過談判來避免或淡化,但香港亦不能置身事外,要為經濟發展訂下長遠策略。
 
  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輸出地及全球第十五大商用服務輸出地。根據統計處貿易數字,直至2018年1月份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是中國內地(54.7%)、美國(8.6%)、歐盟(8.5%)、東盟(7.3%)、印度(4%)及日本(3.4%)。雖然美國仍然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但中國內地與東盟的重要性日漸提高。加上“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協同效應,交通上又有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香港的未來貿易方向是要專注內地及東盟諸國的消費市場,而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避免成為政治籌碼。2018至2019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注入了15億元到BUD基金,並且將市場範圍擴展至東盟各國,上限亦由50萬元提升至100萬元。中美貿易糾紛可能對香港的貿易融資及物流服務有負面影響,但同時亦加快了港資企業開拓內地及東盟市場的步伐。現時港資企業在內地正處於仿徨與抉擇的十字街頭,如果留在內地生產,就要升級轉型。相反,繼續從事較低端及勞工密集的生產,就可以選擇遷往東盟新興國家,例如柬埔寨、緬甸及越南等地區。況且,在東盟國家生產可以避開美國的貿易壁壘。至於日後在美國的收購行動,內地企業可以透過香港的關連公司進行及融資,增加香港在全球的商業融資活動。
 
  加強粵港洽商
 
  筆者應邀出席3月份香港特區駐粵辦在深圳舉行的“香港商會會長交流會”,主要由廣東省官員介紹剛出台的《外資十條》政策細則及其他相關問題。會上有業界提出一些議題,都是港資企業在珠三角地區面對的問題。例如,關乎“加大利用外資財政獎勵力度”的條例,細則太過傾斜於跨國公司總部或世界500強企業,獎勵高達1億元人民幣。港資企業多屬中小企業,很難受惠於這類獎勵,但他們對廣東省的經濟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廣東省應該一視同仁,對於一些創新轉型的港資企業,亦應予以輔助及獎勵。
 
  另外,有業界人士批評勞動法及環保條例過於嚴苛,港資企業較難應付,希望在執行時略為彈性處理,使他們有喘息空間。關於社保問題,港方工作人員在內地居留年期及戶口結餘轉移問題上都遇上困難,因為社保的回饋要戶口持有人在內地居住滿15年才可享受,萬一他們回港居留,戶口結餘亦不能轉移在港領取。以上林林總總的問題都要粵港雙方務實洽商,令港資業界繼續可以在珠三角維持經營,參與內地的出口及消費市場。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 劉炳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