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瀾昌:超高盈餘乃“不義”財 應還富於地
http://www.CRNTT.com   2018-02-26 13:59:03


  對於本港2017/18年度的超高財政盈餘,坊間有多種預估,最多指會達到1800億元,少的也估千幾億元,而且財政儲備將增至超過1.1萬億元。總之,庫房“水浸”之深出人意料。無疑,“錢多不燙手”,財盈好過財赤,只不過屈指一數,此番超高盈餘多是“不義”之財——印花稅。那麼這些資源不是很應該用於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增加公營房屋尤其是廉租屋供應,緩解民怨嗎?

  有評論說上一任“財爺”曾俊華是“估錯數大王”,年年估錯數,7個財政年度,如把“派糖”和基金注資計算在內,特區政府實際共錄得8000億元財政盈餘,幾乎等於政府兩年開支。這樣看,陳茂波一個財政年度估少千多億元,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相信陳財爺與曾財爺有不同,會“使大些”。不過到底應該如何“二次分配”,還是各個利益階層有各自盤算。

  巨額盈餘 來源於土地房屋

  財政司長陳茂波雖然沒有公開透露財政盈餘具體數字,但也承認有過千億元,尤其重要的是其承認主要來源是政府賣地收入及印花稅收入理想。也就是說,財政巨額盈餘來源於土地房屋。畢馬威預計,計及未來推售的青衣、啟德兩塊地皮,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約1800億元,而印花稅收入約860億元。這裡要指出的是,據稅務局資料,反映公司客和非本地買家入市情況的買家印花稅成交,去年共錄得3823宗,涉及稅收達87億元。也就是說,印花稅收入大部分是香港市民支付的,而不是外來資金支付的。

  所以筆者定義上年度財政巨額盈餘屬“不義”之財,還是與“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相關,而不是如同一個正常政府的正常稅收——主要來自生產和服務性企業盈利的稅收。值得強調的是,當我們為賣地收入不佳而懊喪的時候,難道不也應該為賣地收入“超高”感到悲哀嗎?長久為人詬病的“土地財政”,不正是香港需要改革的結構癥結?而賣地收入的動盪,不也正正說明這不應該是財政合理、正常的收入主要渠道嗎?難道我們還要不斷絮絮叨叨那些現代國際社會房地產泡沫的歷史教訓,還要不斷重複經濟學家已經講煩了的警告:靠“土地財政”的政府遲早要翻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