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海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戰場
——美國“亞太”到“印太”政策與南海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8-02-21 00:23:09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南海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
  中評社╱題:南海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戰場——美國“亞太”到“印太”政策與南海問題 作者:李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

  美國在與中國簽訂2535億貿易大單的現時,卻針對中國提出基於“兩洋願景”的“印太”新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部分就是弱化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密切關注中國日益頻繁的海洋活動。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Robert Kapaln曾表示:南海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戰場。故南中國海問題依然是此政策的重點。

  中美關係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因為目前世界格局就圍繞著中國能否崛起和美國是否會衰落這個主線而展開,中美互為最重要的戰略對手,這種格局在今後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特朗普本月亞洲之行訪問了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越南和菲律賓五個國家,其中的中國之行無疑是重中之重。美國與中國簽訂2535億貿易大單的現時,卻針對中國同時提出基於“兩洋願景”的“印太”新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部分就是弱化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密切關注中國日益頻繁的海洋活動。剛剛發佈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國防部長馬蒂斯建立“印太穩定性倡議”,評估中國海外活動對美國國防的影響,特別提出推動美印高級國防合作。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Robert Kapaln曾表示:南海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戰場。故南中國海問題依然是此政策的重點,自然也關係到中國的崛起進程。

  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本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充當著世界各地區平衡者的角色。戰後美國在亞洲建立了以華盛頓為中心,在經濟和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為兩大支柱的雙邊同盟網。其中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台灣。美國主導的雙邊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區穩定,也帶來了經濟發展。但是從上世紀末開始,由於中國的崛起,這個網路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除了菲律賓以外,其他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幾乎都已經從美國變成了中國,美國的雙邊同盟網路的經濟支柱已經開始鬆動。

  從軍事層面上來說,隨著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宣佈從台灣撤軍,美國同台灣的同盟關係已經結束。80年代,因為新西蘭在核動力艦艇進入問題上同美國產生了分歧,美新同盟關係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90年代初,菲律賓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國會通過決議不允許美國繼續駐軍蘇比克灣基地,而泰國則在柬埔寨問題解決後始終拒絕美國在境內部署軍隊和永久基地。

  在此背景下,亞洲美國同盟國家中的一些人開始懷疑,美國是否能有效地再充當亞洲平衡者的作用,是否能夠兌現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承諾。而美國國內也面臨著國防預算下滑、社會嚴重分化的情況,再考慮到中國迅速地崛起,令許多人擔心,美國是否還能有力地介入海外事務。

  1994年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美濟礁事件,使美國開始注意南海地區的島嶼爭議問題。但2009年以前,南海爭議並非美國與中國,以及美國與東協關係的主要議題。但此年的5月13日是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設定的各國提交其所主張的外大陸礁層界限的日期。南海周邊各國紛紛提交自己的主張。這其中中、越、馬、菲及印尼在南海都有重疊及爭議,使南海爭端更加複雜突出化。中國提交的照會提出:“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並對相關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①並附上南海U形線地圖。根據中國國內法的主張,如果採用直線基線方法連接群島,那麼南海整個核心區域都在中國領海之中。②也是從該年起,中國採取實際行動來展示其對南海特別是U形線內區域的管轄權。故此年3月發生“無瑕號事件”、6月發生“馬侃號撞毀事件”。以越南為首的相關爭議國家極力拉入美國以對抗中國。

  中美因南海區域圍繞著82年《海洋法公約》中的第7條(直線基線)、第17條(無害通過)、第20條(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第47條(群島基線)、第58條(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的義務)、第60條(專屬經濟區內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第121條(島嶼制度),以及第301條(海洋的和平使用)等條款存在著分歧。在此背景下,美國開始從外交上圍堵中國。2010年前國務卿希拉蕊走訪巴基斯坦、阿富汗、韓國、越南、印度、菲律賓、泰國,提出願意介入協調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南海主權糾紛。

  2011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利用在自己的老家夏威夷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機遇高調亮出“轉向亞洲”戰略。美政府開始從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中主動撤出,同時尋求外交政策的新亮點,決定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2012年6月3日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強化美國與傳統盟邦和新的合作夥伴的關係;二、調整軍事部署態勢;三、運用創新概念、能力與能量確保美國繼續有效和高效地為創造安全環境做出貢獻,並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同時提出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

  2009年11月,美國也正式宣佈美國將參與TPP談判,強調將以此促進美國的就業和經濟繁榮,為設定21世紀貿易協定標準做出重要貢獻,要建立一個高標準、體現創新思想、涵蓋多領域和範圍的亞太地區一體化合作協定。但美國政府參與TPP的實質是在經濟上圍堵中國。

  美國政府聲稱,美國對東亞地區的責任和義務是堅定的、不變的。美國有責任為該地區盟友與夥伴提供安全的保障,阻止由於中國崛起而形成的權力真空,這就需要美國繼續在南中國海地區,開展積極的行動,更重要的是要使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信,美國正在致力於亞太再平衡戰略,尤其是東南亞再平衡戰略。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目標是加強安全防衛,促進經濟繁榮,培育民主觀念,確保人的尊嚴,“塑造一個更加穩定,安全的環境,一個更加開放透明的經濟投資環境,一個尊重所有國家普遍權利的更加自由的政治環境。”美國努力地使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友相信,美國將在亞太穩定方面依然發揮著極為積極的作用。美國通過輪流佈置頻繁出訪、增強與有關國家軍事聯合演習等方式,諸如美、韓之間的“乙支自由衛士”、“關鍵決斷”及“鷂鷹”聯合軍演,美、日、澳三國的“對抗北”聯合軍演,美、日的“利劍”及“得刃”聯合軍演,美泰的“金眼鏡蛇”、美盟的“卡拉特”、美印的“馬拉巴爾”、美菲的“肩並肩”、美泰新的“對抗虎”、美印的“對抗印度”,加上美盟的“環太平洋”、美澳的“護衛軍刀”、美國的“勇敢之盾”、美蒙的“可汗探索”等,體現美國在該地區的強大的軍事存在。

  不論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還是參與TPP,都是中國在南海地區實力增強所使,故美國方面認為,從戰略層面上講,南中國海問題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試金石。

  二、美國“航行自由”的本質

  眾所周知,世界每年有一半以上海上貨物要通過麻六甲海峽,伊米基塔海峽,龍目海峽。這些海峽是連接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重要通道,大量海上貨運,要麼從南海地區運出,要麼運往南海地區。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世界近1/3的原油,逾一半以上的液化天然氣貿易,都要通過南中國海。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佈的報告“海上交通評論2011”顯示,2010年約84億海上貿易貨物通過南中國海地區,這個重量比全球年貨運總噸位的一半還多。若以美元計,全球每年通過南中國海海域運送的石油資源、貨物、材料等,總價值達5.3萬億美元。這其中美國的貿易總額佔1.2萬億美元。2012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參議院的證詞中,將確保南中國海地區暢通無阻的合法商貿往來形容為美國的最重要的利益。

  但美國所謂的航行自由,並不是指中國在南中國海域對海上合法貿易進行阻撓,中國已經多次嚴肅地指出,中國不會干預海上貿易活動,也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反對美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實施監視活動。美國的南海航行自由,實際上是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暢通無阻的合法商貿往來;二是指實施非敵對軍事行動的權利。從本質上講,美國認為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執行任何軍事活動是允許的,在這樣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美國方面認為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其他國家可以在沿海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內享有公海自由,這種公海自由,包括和平時期的軍事活動、軍事監視調查等活動。這種活動也沒有必要通知相關沿海國家,並得到其同意。對此中國提出強烈反對,認為任何國家在未通知中國得到中國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實施海上偵察活動,都是對中國國內法及國際法的公然踐踏。中國堅決地反對並認為這是不友好的敵對行為。這種意見分歧導致多起嚴重的國際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