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通脹減弱 人民幣升值壓力紓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7-13 16:48:48  


中國官方預期,今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預計將僅會上漲2.2%。(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評社記者蘇麗閑編譯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天(13日)報道,中國通貨膨脹率僅只微升,此溫和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升值壓力並非如預期般大。早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和其他著名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必須重估人民幣幣值以避免經濟過熱。

  報道指出,隨著中國即將在本月底公佈上半年的官方經濟數據,有經濟學目前預計,這些數據將顯示物價上漲壓力繼續減弱,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勢頭也受到抑制。為了紓緩經濟增長,中國政策制定者打破慣例,使用了混合市場和行政的對策。這或很可能會減低了中方推行匯率體制改革的迫切性,也或會促使中美之間已呈緊張的貿易關係進一步惡化。

  美國和中國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一直在呼籲中國重估人民幣幣值,他們認為,人民幣值被低估的幅度多達40%,使得中國的出口商品享有低廉的價格優勢,導致中國出現巨額貿易順差。然而,中國至今仍拒絕重估人民幣幣值。就在上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再次重申,中國政府將會按照中國的需要來調整其匯率制度。

  至現時為止,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強勁,繼續吸納大量外商投資,而其6月份貿易順差增長速度也高出外界的預期。中國政府透露,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仍能維持在9%。

  然而,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得以紓緩。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表示,今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預計將上漲2.2%,大大低於去年3.9%增幅,也低於政府早前對今年通貨膨脹率的預期值4%。據道瓊斯通訊社早前公布的調查顯示,外國經濟學家推測,中國6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較去年同期增長1.6%,這是今年以來的最低漲幅。

  事實上,有經濟學家正擔心中國經濟會再經歷通貨緊縮,出現物價下跌局面。據報道,中國曾於1998至2003年期出現過通縮。

  就此,有內地經濟學家敦促中國政府鼓勵個人消費,有助於維持物價穩定,為打算在中國出售更多產品的外國公司打強心針。北京國家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王小魯表示,他不認為改革匯率制度是急切的事。

  而且,摩根士丹利駐香港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又指出,從進口增速落後於出口增速來看,中國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出現了生產力過剩的跡象,國內市場對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導致進口增速減緩。謝國忠表示,擔心中國會出現通貨膨脹的人放錯了著眼點,他還補充﹕“格林斯潘不了解投資導向型經濟的特性。”

  格林斯潘早於2003年6月,已支持重估人民幣幣值,他一再重申,中國為了保護其金融體系,應該並很可能會上調人民幣幣值。上月有美國國會議員聲稱,如果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便將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對此,格林斯潘予以回應,但他同時也表示,中國停滯不前的匯率制度存在著“引發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和中國經濟總體過熱”的危險。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早就承認他們需要改革匯率制度,他們或仍然考慮在不久將來重估人民幣幣值以符合中國的利益。即使只將人民幣匯率稍微上調,也有助於顯示北京政府對美國等國貿易順差的誠意。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在美國總統布殊今年秋天訪問中國前,中國僅只會表達這樣的善意姿態而已。

  中國採用市場加行政的非常見策略似乎正成功抑制經濟過快增長。據了解,中方上調利率屬於市場手段,而抑制房地產貸款增長、加徵新稅、價格控制措施則屬於行政手段。中國政府曾表示,由於中國的金融體系並不發達,僅只依靠市場手段無法收效。

  另有經濟學家聲稱,通貨膨脹壓力未能在官方數據中全面反映出來。高盛駐香港的經濟學家梁紅說,通貨膨脹的苗頭目前仍未得到完全遏制。她指出,出現泡沫現象的房地產市場以及黃金需求量的不斷增長顯示出,外界正為應付通貨膨脹局面而採取對沖措施。

  中國央行向來透過技術性操作來吸納銀行體系內的現金,以抑制貨幣供應量過快增長。但有人卻認為,長期而言,這方式極具風險的。中國央行今年使用這種沖銷式干預措施的次數迅速增多。就此,渣打銀行駐上海的經濟學家王志浩昨天發表的報告說,通過貿易、投資和熱錢流入等渠道進入中國的外資,,已達至“前所未有”般多,這些最終將會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