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國經濟需要“再平衡”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0 00:46:36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記者 李仕奇編譯報道)中國國家領導人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將會由投資型向消費型轉變,被稱為“再平衡”。然而有消息指,中國將在今年批出7萬億人民幣(1.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刊登銀行家克里斯多夫·維綸(Christopher Whalen)的文章指出,由於全球通縮壓力,中國不會迎來消費者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向,而且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掌控,很大程度上有別於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當務之急應該是處理好通縮和銀行信貸的問題。全文編譯如下:

  外國經濟學者與分析師最近的思路都集中在,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再平衡”(rebalancing)戰略,因為多名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都強調過,中國經濟模式需要從投資拉動增長轉向刺激消費。

  有報道指,再平衡意味著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令消費者和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可以從七個方面,觀察這次政策轉變如何在2015年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包括擴大內需、降低油價、改革能源定價機制、拓寬社會福利的覆蓋範圍,以及一系列私有化舉措等。

  一些地位極高的西方專家,如摩根斯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斷言,中國轉向消費主導只是其(各個領域)重大改革的一部分,將為發達國家提供“絕佳的機會”。這種觀點反映出西方國家的經濟與政治是分而治之的,與中國的情況有別。

  認為中國經濟將邁向內需爆發的觀點,在某些層面上是站不住腳的。首先,這種說法反映了部分西方專家的看法,認為中國領導人希望將國家引向一個更開放的西方經濟模式--以消費者為主導。其次,這也反映出了一種一廂情願的思維,即在中國提振消費,或實行西式消費主義,會提高發達國家在中國的整體利益,從而帶動世界經濟增長。再次,這種觀點假設,中國領導人可以用以往投資基建的方式來刺激消費——由國企出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