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曼德爾森:金融海嘯覓出路須考慮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6 19:19:50  


曼德爾森認為,環球的經濟體系是互相依賴,中國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記者 蘇楠編譯報道)剛出任英國商業大臣一職的原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近日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說,全球化是這場金融海嘯的出路,但需要一套新的、更好的法規監管模式。他又表示,這一模式應當更能反映各國的相互依存和全球經濟的實際運作方式,譬如將中國加入G8等組織。文章摘譯如下:

  經濟全球化的關鍵性時刻,可追溯至2008年9月的金融危機。這個危機初時或許在美國房貸市場和華爾街內引發,但由於一體化的全球經濟,它變成了一道國際難題。不論我們的反應如何,都應遵從兩項原則。首先,不應該放棄對全球化的信奉。第二,一個全球經濟體系需要全球的管理。

  全球化能擴闊經濟網絡,從而發揮作用,它將市場的規模翻番,壓低價格,並容許各國分享世界上有利可圖的投資資源。那些網絡創造了一個全球的經濟引擎,最大幅度地消除了世界上的貧窮,並創造了機會。不過,全球化也同時帶來了危機與波動。

  要維持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利益,需確保這些基礎網絡互相依存,並非推倒重來。若要改變金融的規管架構,必須化解其帶來的風險,同時維護公開貿易和外來投資,確保發展。

  在化解流動性的危機之後,首先應做的是修理金融海嘯的源頭。需為市場打強心針,控制風險,改善評級機構的運作方式。歐盟委員會近日就上述問題提出新的條例,是正確的做法。部份金融產品內容複雜,連購買和交易產品的機構也不甚明瞭。這是第一階層的規管失誤。

  政府家應認識到,一國的解決辦法僅僅是解決辦法的一半,多年來,金融市場一直是全球性多於國家性。兩者在有限度的規管下運作。

  在國際層面上,金融危機變得更嚴重,世界上沒有一家獲授權的、具資格的機構去評估眾多金融市場的系統性問題。沒有一家機構有權從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角度發言,以及從全球大局的層面上向他國作出游說。央行之間的協調機制確實存在,但都是脆弱的。

  各國亦向一個逐漸過時的經濟秩序傾斜,那些正在崛起的巨大經濟體系──尤其是中國──是資本和經濟需求的源頭。他們牢牢地被縫合於全球經濟內。一些如G8的國際組織根本未能反映這個正在改變的經濟架構。要對全球經濟進行有效的、多邊的監管,將需要一些相應的機構。

  布雷頓森林會議實現了現代全球經濟協調的基本機制,距今已有64年,現在是時候需要一個本世紀的布雷頓森林。

  有人相信全球一體化是迫使政府停止營業,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國家和有效的政府才能令全球化成為可能:他們保留了開放的市場,執行規例與責任,並管理個人與社會的風險。過去兩星期,我們被提醒了,國家能充當市場最後的靠山、支撐著市場。不過,它也有一個更廣泛的角色,就是確保個人或企業的行為不會將系統的穩定性或經濟的基礎置於危險之中。

  停止金融全球化對我們毫無益處。但另一方面,要避免全球化持續帶來的震盪,需冒險地採取更強硬態度,並加強多邊的手段來監管全球金融系統。

  倘若這場金融危機有清腸劑,這清腸劑將會是對不明金融產品的健康的質疑、對承受風險的更大程度容忍,以及對“全球經濟體系需要全球經濟監管”的新信念。


    相關專題: 雷曼危局 美國金融王國快垮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