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食品安全關乎大國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8 08:37:28  


食品安全:中國人陷入“食”面埋伏。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美國《僑報》5月7日載文《食品安全關乎大國形象》,摘要如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似乎成了中國近年食品安全領域的“基本規律”。一年前席捲大半個中國的毒膠囊事件,瀆職官員才剛獲刑,爛皮鞋原料的味道還讓人心有餘悸,公眾的神經近日又被“輪番轟炸”了——

  火鍋店的小肥羊可能是浸泡了羊油的老鼠肉、狐狸肉、鴨胸脯肉;餐桌上的豬肉可能來自於病死豬;常用香料生姜可能從施用了劇毒農藥的地裡長出來。

  這些只是這一波曝光的產物,之前已有多少“前浪拍死在沙灘上”,諸如耳熟能詳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染色饅頭,料無人能背下那串造假長名單。若將所有食品的安全密碼一一破解,相信更多更離譜的“食物的真相”讓人反胃,到底多少品牌、企業、原產地、批發市場能“紅旗不倒”,人們心裡還真是沒譜。

  換言之,人們的生存法則不得不加了“習慣性不相信”這一條。中國人開始對國產奶粉、國產飲用水、國產大米產生懷疑,有條件的購買進口品牌,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購買進口品牌,實在沒條件的就把自己煉成“民間鑒定專家”;海外的中國人對“made in China”的感情也日漸複雜,由親切到糾結,即便回國旅遊也時時提防中招。

  信任本是人類社會運行的基石,而“吃的信任”堪稱人類社會最原始、最基本的信任。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經把這種“理應如此的信任”摧殘得七零八落。這不僅是最直接的公眾健康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問題、公共治理問題、民族自信心問題。往小了說是導致某一個地域、品牌、行業的衰弱與倒掉,往大了說是挑戰政府治理能力、抹黑“中國製造”,使中國的大國形象看起來有殘缺。

  種種可能的危害以及公眾的焦灼,執政當局並非意識不到。2008年毒奶粉危機之後,食品安全議題進入政治話語,領導人頻頻就“吃得放心”表態,權力機構不斷強化對食品安全的管理,新一屆政府更是從法律、制度、機構設置上向食安問題全面開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