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張顯耀洩密案導致的危機及控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16:17:16


  畢殿龍 (評論員)

  台灣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披露以來,一波三折,多方不斷攻防。無論馬政府如何淡化該事件對兩岸關系的影響,但事情的發展已經可以預測到對兩岸和美國的影響不容低估。張顯耀洩密案還會朝那個方向發展、引發何種危機?如何做到傷害最小的危機控管?

  本來被視為茶壺內風暴的張顯耀“被辭”事件,因為王鬱琦看似宅心仁厚的處理,其實是自身性格和不粘鍋政治潔癖的溫吞優柔寡,而斷錯失了最小傷害的處理時機。

   圍繞張顯耀事件的攻防,馬政府先是暗示被辭,張顯耀一臉委屈的發牢騷,繼而升級到洩密安全角度,藍營震驚之餘,對張顯耀也不乏同情和不可相信真的有大事發生。馬政府的動作,甚至鬧到張顯耀被疑似共諜地步,不得不被動解釋從未說過“共諜”一詞。但給人這樣的印象不但重創馬政府自身、增加後續善後難度,也招致張顯耀更強烈的反應,也會給反對黨留有更多的攻擊空間。

  民進黨的反應則比較奇怪。第一時間,將矛頭對向馬政府,說是“先射擊,後畫靶”。這既讓民進黨先收獲人文關懷,占有人權的道德高地,又能够將矛頭直接對准馬英九等的執政能力和人格。這種攻防顯然不是民進黨的終點。隨著調查的深入,無論結果如何,民進黨最終都會將攻擊的矛頭放在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上,進一切可能遲滯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推進。後續無論調查怎麼樣和共諜沒有關系,民進黨也會朝這個方向猜疑、指證和網絡文宣攻擊。

  大陸對張顯耀案件的反應,十分符合身份,既警告某些人不要任意發揮想象力,做出損害兩岸關系的事情,也讓自己不至於過度成為焦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