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網評:華為投資受阻,澳對華關係實質是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8-08-31 00:21:33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網評:華為投資受阻,澳大利亞對華關係的實質是什麼?

   來源:中國網  作者:郭春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室主任

   上周澳大利亞政壇再次上演“宮鬥劇”,自由黨黨首、總理特恩布爾遭遇黨內“逼宮”黯然下台,而就在總理易人的最後一刻,澳大利亞政府突然宣布禁止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中興參與其國內5G建設,澳大利亞也因之成為世界上首個明確禁止華為向其提供5G設備的國家,阻止華為入澳則成為特恩布爾政府留給中澳關係的“最後遺產”。在對此表示惋惜甚至失望之餘,回溯澳近年來的外資政策,澳大利亞的這一決定又盡在意料之中。

   近年澳外資政策的“中國特色”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其經濟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外國投資史,其外資政策也屢屢在開放與限制之間徘徊。2008年,以出台專門針對國企的外資審查為標誌,澳大利亞外資政策進入新一輪調整期,外資審查日趨嚴格,並逐漸由投資主體向投資領域蔓延,農業、住宅地產、基礎設施等均成為投資敏感部門。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外資政策收緊的過程幾乎與中國在澳投資推進同步,顯示出很強的針對性。如,2008年中鋁增持力拓股份後,澳隨即出台政策,要求所有國企對澳投資(無論金額大小)都需接受審查;2012年礦業繁榮消退後,中國對澳農業、住宅地產等領域的投資激增,“為應對這一快速變化的外資環境”,澳進行了40多年來最大外資政策改革,重點加強以上領域的監管;2015年中國企業成功投資北部地區的達爾文港後,澳聯邦政府很快收回了州和地區政府對外國投資基礎設施的審批權,要求“所有關鍵基礎設施(無論金額大小)都需經澳大利亞外資審查委員會(FIRB)審查”。

   此外,“為管理複雜其不斷變化的國家安全風險”,澳大利亞還任命前澳大利亞安全情報局和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局長艾大偉為FIRB主席,並設立“關鍵基礎設施中心”,以“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受敵意破壞”。以澳外資政策調整為風向標,中國在澳投資屢屢遇阻,並成為影響中澳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

   對華“貪婪與恐懼”

   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曾將澳大利亞對華態度描述為“貪婪與恐懼”,而這一形容用於澳大利亞對中資的態度更是再貼切不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英日等傳統投資來源國對澳投資下滑,中國作為後來者異軍突起,極大改變了澳大利亞長期以來的外資格局。對此,澳心態複雜,一方面希望搭乘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利用中國的資金、技術、市場,助力其經濟多元化轉型;另一方面卻又對中國這一“後來者”多有不適,除政治經濟體制、語言文化、商業習慣等的差異外,最根本的不適則源於深層的安全認知的差異。

   21世紀之前,澳大利亞的主要投資來源國均為澳大利亞盟友或“准盟友”。進入21世紀,澳大利亞則首次面臨最大貿易夥伴、主要投資來源國(中國)為其戰略盟友(美國)的競爭對手的挑戰。

   在地區安全環境複雜、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澳大利亞“選邊”傾向日益明顯,對中國投資的安全擔憂也隨之陡升,這在“直接關涉國家安全”的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表現尤甚。早在2012年澳大利亞就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參與其國家寬帶網絡計劃,此次禁止華為參與其5G建設亦在“情理之中”。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亞也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中國國家電網的多項投資。

   中澳關係回暖在路上

   回顧澳漫長外資史,其外資政策歷來是追求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動態平衡。而如今這一天平顯然已經失衡,其副作用也日益顯現:正是由於以冷戰思維站隊,過度強調安全威脅,澳才會與最大貿易夥伴、主要投資來源國中國漸行漸遠;正是由於發展經濟不力,選民不滿,澳政壇近十年來才會屢屢換相,執政根基不穩。當前全球保護主義盛行、多邊體系為基礎的世界市場開放體系正面臨嚴峻挑戰,於外向型經濟體澳大利亞而言,“發展”已經成為其“最大的安全”。

   對國家而言,雙邊關係起起伏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此當作理所當然;對一國領導人而言,政策反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糾偏。儘管中澳關係過去一年多來歷經波折,但令人欣慰的是,自今年5月澳貿易部長恰博訪華以來,澳方已多次向中國釋放善意,中方也期待雙邊關係盡快重回正軌。當前中澳關係仍徘徊在十字路口,新組建的莫裡森政府能否表現出更強的糾偏能力,我們拭目以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