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中國電影從未像今天這樣呼喚“工業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8-21 00:27:02


 

  當然,特效技術的發達絕不是電影工業化的全部。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教授朱梁指出,即便是從視覺體驗層面來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絕不只是特效。他說:“畫面的清晰度、運動的流暢度、影像層次、色彩與故事、聲音的沉浸感,這一系列因素的綜合統籌,才有我們所謂的大片效果,而這背後是大量專業技術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因而,分工成為衡量工業化體系成熟的重要標誌。

  作為全程參與的製作方紅鯉動畫CEO戈弋也證實了這一點。他介紹,如今的動畫電影需要完成20多項流程,這其中既有眾所周知的劇本創作、攝影、動畫、特效這樣的內容,還包括世界觀設定、動態分鏡故事板、資產模型建構等不斷細化的分工。《哪吒》全片最初有5000多個分鏡頭,約是普通動畫的3倍。要完成如此龐大體量,國內尚無一家團隊能夠完成,這部電影實際參與製作人員超過1600人,協助的製作團隊有60多家,僅特效這一環節就涉及20多個團隊的攻堅。“就算是代表國際動畫電影水準標杆的迪士尼,動輒千人、數十家團隊的參與也是常態。”戈弋認為,分工進一步細化也是實現電影工業化的必要環節。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最為好奇的恐怕是如此龐雜的團隊,如何確保最終的成品風格統一。《哪吒》這一體量的動畫電影,就對科學統籌下的“品控”提出嚴苛要求。戈弋進一步揭秘——參與製作的每個公司都有各自的制片團隊來完成協調工作。在此過程中,相比於觀眾能夠直觀感知的“畫風”統一,對於技術團隊來說,更難把控的是技術參數等的最終統一。“就好比汽車有德系、日系、美系之分,制片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改造‘生產線’,靈活調整技術參數,確保藝術生產品背後的技術對接。”

  工業化理念之下,戈弋喜歡用“生產線”來形容公司每個項目團隊。他說:“到了三維動畫時代,團隊規模越來越大,個體差異也隨之顯現。如果還像過去手繪動畫、二維動畫時代依靠作坊式生產,憑人力來解決問題已經不行了。”

  為此,朱梁給出更為系統的回答:“要將制片過程中所有流程和分工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運用制片管理工具、重要段落鏡頭設計預覽、技術方案仿真推演、視效製作統籌管理等工具,將藝術創作前置,而在拍攝製作中,全力保障電影‘商品’生產過程中的效率和質量,最大可能地降低因前期設計不足而產生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