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中國電影從未像今天這樣呼喚“工業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8-21 00:27:02


 
  工業化的核心驅動,在於標準化理念的覆蓋

  那麼工業化理念之下,制片人統籌分工的依據是什麼?這就指向中國電影亟待建立一套工業化的體系標準。如果說電影基地建設、後期製作技術提高,是對工業生產各環節的硬件升級,那麼最終將每一環節標準化、流程化,從從業者意識上,強化工業理念,才能真正告別作坊式生產,迎來工業化可持續、成規模的健康發展。

  把工業流水線上的標準化要求放置在文藝作品創作之上,曾引發許多人的不解。而今年,隨著《流浪地球》等追求工業化標準優質作品的問世,正逐步淡化這種誤解。所謂標準化,絕不是指內容的去藝術化,去創造化,而是從工作方式上,圍繞質量和效率為核心目標,通過規範化、標準化的操作,在掌控電影製作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同時,保證作品的市場競爭力與藝術水準。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聽過太多感動卻也心酸的故事:電影拍到一半資金不夠,導演制片人只得抵押房產籌錢;影片因為拍攝時間不足連夜趕工;技術水平有差距就用人力來凑。更痛心由於標準化流程與制度的缺失,電影項目甚至變成投機者的遊戲,去年某電視劇就有因大量資金去向不明,遭遇投資方中途解散;而導致《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斷崖式下滑的“錯位營銷”,在業內看來也是拍攝期間大幅超支,為博回成本而不惜背上“騙票”的質疑。為藝術執著奉獻固然可佩,因野心而遭遇滑鐵盧情理之中,只是這當中有多少風險可以前期規避,又有多少失誤本可以避免?恐怕還是要回到工業體系的標準化中尋找答案。僅就成本控制來說,“完片擔保制”就能在拍攝期間,作為風險共擔方在前期把控預算的執行,即便超支也能夠替投資人承擔超支部分。儘管這一概念在多年前就被引介入中國,但在項目投拍中,能夠實現的很少。

  而比起硬件、管理的標準化,將工業的標準化理念向各環節尤其是基層從業者推廣普及更為重要。郭帆曾舉過一個例子,他向劇組場記推廣電影工業發達國家專門用於這一工種的記錄軟件,可是場記嫌麻煩認為手寫更快捷。在郭帆看來,手寫圖了方便省事,可日後要想尋找相關內容、或是細節的核查複盤,都遠不如軟件記錄來得有效率——而這,才是場記的真正作用所在。

  將藝術創作的熱情消耗、對高速發展行業的投機心理,最終轉變為可持續的高效制度規範與管理操作,或許將從根本改變這個產業的面貌,迎來工業化安全生產的局面。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