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產業扶貧不能急功近利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08:34:24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但現在不少地區產業扶貧措施比較重視短平快,因此要切實破除急功近利思維,實施扎實、精准的產業發展規劃,切實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幫助貧困群眾實現長期、穩定、有效脫貧。

  經濟日報發表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賀培育、王安中文章提出,一是要注重產業發展規劃的“一戶一策”。相對於產業示範園、特色大棚、扶貧車間、種植大戶等集中發展的產業而言,廣大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的山地、丘陵等地區,由於地形地貌所限,土地等生產資料高度分散,絕大多數貧困戶依然採取小農分散經營的方式生產,要實現產業規模發展並不現實。與此同時,由於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千差萬別,個體資源禀賦和脫貧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搞大水漫灌、千篇一律的脫貧之策顯然脫離實際。因此必須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具體致貧原因和資源禀賦特點,制定符合其個體差異的個性化、精細化脫貧之策。在“一村一品”的基礎上推動實施“一戶一策”,在產業發展方面進行精准滴灌,幫助貧困群眾找對適合自己的有效脫貧路子。

  二是要注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有些貧困地區在發展產業時,為了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跨越式發展,引進了一些“高精尖”產業,因為與貧困地區的資源禀賦結合不夠密切,脫離了貧困群眾的文化水平和相應的市場環境而水土不服,產業帶動成效不明顯。對此,我們應在規劃產業發展時,根據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現有的種植養殖習慣和生產經驗,考慮貧困群眾的文化層次和技術基礎,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對傳統產業開展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以小步前進的方式實現產業的穩健發展。

  三是要注重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有效培養。在此前的產業扶貧中,廣大工作隊憑借資金、人才、市場、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在貧困地區打造了眾多的扶貧產業。也正因如此,其中部分產業高度依賴幫扶單位支持,有的甚至形成了路徑依賴,變成了“工作隊產業”。幫扶工作隊一旦撤離,就有人走茶涼的危險。要克服這種狀況,必須在切實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上下功夫,要致力於培養本鄉本土的產業帶頭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人帶動,切實做到“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必須跟著市場走”。要開闊致富能手的眼界,幫助他們切實掌握相關技術,打通市場銷售渠道,形成現代經營理念,建立從生產源頭到市場的完整產業發展體系,打造“不走的工作隊”,建成真正意義上的“貧困戶產業”。

  四是要注重貧困群眾市場風險意識的培育。在脫貧攻堅數年之後,於產業發展規律而言,我們總結摸索了一定的經驗;在產品銷售方面,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等渠道的構建,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但是對於如何讓貧困群眾掌握市場規律,抵禦市場風險,相關認識卻並不深刻。實際上,市場價格的波動對產業發展尤其是大宗農副產品的影響很大,比如生豬生產的周期性就比較明顯。由於對市場經濟規律缺乏了解,一旦看到某個產業有利可圖,大家難免會一擁而上,導致該產業的產能迅速增加,市場上很快就供過於求,這將嚴重影響貧困群眾脫貧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注重引導群眾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密切關注產業發展起伏周期,理性確定產業發展計劃,這樣才能避免無謂損失,獲得投資的最佳效益。

  文章強調,產業發展是貧困群眾能否真脫貧、脫真貧,長期有效脫貧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必須認真扎實抓好產業謀劃發展的各個環節,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只有如此,產業發展才能少走彎路、穩健前行,達成長期、穩定、有效脫貧的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