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亞投行兌現多邊主義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20-07-30 08:21:04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7月28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開幕,探討“如何構建更加包容、更具韌性的明天”。

  開業四年多來,採用全英文官網的亞投行規模不斷壯大,業務持續拓展,已然躍升為主流國際多邊開發銀行,不斷為世界兌現多邊主義紅利。

  亞投行成功的秘訣無他,無非是把設立的初心——精簡、廉潔、綠色,逐一變為現實。其外在表現為高度國際化的治理結構、多邊透明的決策方式、合理的員工規模以及專業而審慎的融資審查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亞投行宣布設立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支持成員應對疫情帶來的多重壓力,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難得的救急融資。

  如果說上述特事特辦的救急之策,體現了亞投行的靈活性和高效率。那麼在更大背景下,亞投行的價值還在於它應運而生,順勢而為,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白。

  數十年來,國際開發性金融領域客觀上存在供給不足、供需匹配難度大等結構性難題。始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現有開發金融機構,因其在資源規模、權力架構和模式創新上相對滯後,已不能滿足全球基建投融資需求。

  根據相關測算,2015年至2030年,亞洲新的基礎設施需求將達到38萬億美元,平均每年資金缺口在1.4萬億美元,眾多關乎國計民生、財務上可持續、符合環境友好和民意需求的基建項目乏人問津,融資無門。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西方主要經濟體銀根寬鬆、流動性泛濫,卻遭遇優質項目匱乏的窘境。海量資金在金融市場或空轉套利,或沉睡在低收益乃至負收益的安全資產中,導致金融效率急轉直下。

  彭博巴克萊指數顯示,截至7月22日,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為15.04萬億美元,創下9個月來最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上述“好項目缺錢”與“大資金空轉”的矛盾進一步凸顯。而這種狀況恰為亞投行提供了巨大空間,使得這家發展中國家主導、治理架構多元、沒有歷史包袱、善用公私合力,且深諳發展中國家之需的新型開發機構獲得巨大施展空間。

  迄今,亞投行累計批准87個投資項目,總額達到196億美元,大大提高了全球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向世界兌現發展紅利。

  對投資者而言,亞投行通常扮演的領投和撮合角色,為其提供了篩選項目、識別風險、做大蛋糕的資產擴張紅利;對於融資方而言,亞投行提供了分好蛋糕的資源配置紅利。

  正是上述真金白銀的回饋,驅動近五年來亞投行持續擴員,從最初的57個創始成員增至來自六大洲的逾百個成員,成為規模僅次於世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

  亞投行與現有開發領域的治理安排互不矛盾,而是優勢互補、彼此補台。亞投行的人員構成、組織架構和運營規範,充分吸納現有開發機構有益經驗,堅持走國際化、規範化、高標準的發展路徑。

  目前,亞投行與世行、亞開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其他多邊機構維持著合作關係,不乏聯合融資項目,為開發金融領域引入了創新活水,創造了同業競合、互鑒共贏的紅利。

  以更廣視域觀之,亞投行的誕生與壯大,是全球經濟治理層面的重大創新與突破,為促進全球開發機構去政治化、專注開拓本業和支持包容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在優化全球經濟治理層面釋放了制度創新紅利。

  作為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天然具備合作共贏、溝通南北、包容發展的新時代氣質,秉持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綠色發展、支持技術進步的大道,展露出對未來全球經濟治理迭代更新的巨大推力。

  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言,亞投行應該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傅雲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