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家之間賀電玄機:從稱謂看外交關係冷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6 17:29:33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有人注意到,中國新任國家主席收到的賀電中,奧巴馬的名字遲遲沒有出現。於是,一些人揣測,中美關係是否出現了“變化”?

  《環球》雜誌報道,其實,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以打電話的方式表示祝賀,法新社還對他“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印象深刻。

  多年來,無論中外,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黨領導人等在別國領導人換屆、重要節慶等時間節點互致賀電賀函或電話祝賀,已成為一種外交禮節。

  粗讀下來,那些賀電內容看似雷同,大多只禮貌性的祝福,但若細細梳理,尤其是對數年乃至數十年來國家之間的賀電予以解剖,則可從各種稱謂和遣詞造句中品讀出其外交關係的冷暖。

  “牢不可破的”中蘇關係發生變化

  1949年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僅三天後便與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轉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締結條約時恰逢西方的情人節,當時不少國際輿論如此解讀: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

  上世紀50年代的中蘇賀電中,兩國關係被表述得十分親密。比如,1953年,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為祝賀抗日戰爭勝利八周年給蘇聯發的電報中,曾如此表示:“中國與蘇聯牢不可破的友誼已經並正在日益鞏固和發展。”同年,在祝賀十月革命36周年的電文中,毛澤東又表示,“我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感覺到中蘇兩國人民之間的親密無間,和兩國友好的無上珍貴。”

  然而,許多人未料到,“牢不可破的”“親密無間的”中蘇關係不過十年便開始發生變化。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時,中國外交部收到了蘇聯的賀電。按照以往的慣例,電文中本應是領導人之間以“同志”相稱,可那一次,突然被改成了以機關向機關表示祝賀。

  抬頭為: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落款為: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聯部長會議

  “不署名的賀電是一種降格的做法。蘇方的賀電刻意避開了‘同志’的稱呼,顯然是為了表示對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的不滿。”中國前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曾是賀電執筆人的高建中從蘇聯的來電中能明顯感覺到風向的轉變。

  高建中對《環球》雜誌記者說,早在1960年6月,在羅馬尼亞舉行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上,赫魯曉夫對中國共產黨的突然攻擊就已使兩國關係出現了裂痕。同年7月,蘇聯突然照會中國,撤走全部在華蘇聯專家,撕毀經濟技術合作協議。9月,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在莫斯科召開,蘇共在會前散發了一封攻擊中國共產黨的6萬字信件……後來,中蘇領導人之間及兩國主流報刊之間的公開論戰日漸激烈。

  這直接影響了賀電中的措辭。1963年,中方放棄了“牢不可破的同盟關係”這一說法,在祝賀赫魯曉夫七十壽誕的電文中更是直接指出,“目前我們同你們之間存在著關係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一系列原則問題的分歧,存在著不團結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