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綜述:兩岸文化交流 溝通雖多難題仍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7 00:24:39


寧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鄧啟明(中評社 黃蔚攝)
  中評社福州10月27日電(記者 黃蔚)數位參與第二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的兩岸專家指出,今年年初台灣爆發的、年輕一代為主要參與力量的“太陽花學運”難讓人對兩岸文化交流樂觀。

  寧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鄧啟明在從“太陽花學運”這個切入點進行分析,認為當前台灣地區的年輕人大多出生在“解嚴”以後,成長在台灣民主化快速轉型的過程中,他們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接受了中小學教育,強烈的“本土化”概念在他們頭腦中紮根並發展壯大。

  鄧啟明認為,台灣年輕人中的很多人“非常封閉”,對大陸有一種現實的恐懼,而且從根本上更認同“我是一個台灣人”。近端時間熱炒的“茶葉蛋”笑話表現出目前海峽兩岸間仍存在嚴重隔閡與陌生感,以及當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合作和青年學子間的互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從另外一個視角出發,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台灣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副研究員張玉漢認為“太陽花學運”的訴求雖然在於政府在簽署相關協議時的動作,但起因在於兩岸服貿協議之簽署,而為何產生這樣的發展方向,在於服貿協議涉及許多有關文化事務的內容,包含影視、出版等,因此台灣有了“文化例外”、“文化權保護”的訴求,但這樣的發展趨勢與文化抵抗與兩岸希望更進一步簽署文化合作框架協議有所相悖。

  張玉漢因而建議,兩岸的文化交流應該是十分民間的、社會的、軟性的交流事項,是非傳統安全層次的交流事項,故兩岸執政黨都應重新去檢視“文化”的意義,在兩岸找到真正簽署文化合作協議之文化意義前,應避免強行的推動政治性的文化協議,以免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更大的衝擊。

  台灣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功勤從台灣特殊的歷史視角出發,認為經歷過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遷台、兩岸關係從對立到和緩等時期之後,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感情是複雜的。他引用2014年台灣《聯合報》民調表示,民眾主張“永遠維持現狀”者居多,比例維持四成七,主張緩獨者略增,緩統者略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