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專論:蒙古為何跌入金融危機的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6-08-31 00:47:10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16年8月18日,蒙古中央銀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4.5%至15%。這是蒙古貨幣大幅度貶值之後,中央銀行採取的應對措施。很顯然,這樣的金融宏觀調控政策不利於蒙古經濟的穩定,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蒙古的通貨膨脹問題。

  蒙古國曾經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然而,這幾年蒙古經濟持續惡化,國內通貨膨脹日益嚴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蒙古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自然資源開採獲得大量外匯收入之後,政府沒有能力經營外匯收入,結果導致國際自然資源價格暴跌之後,國家遭受雙重打擊,一方面自然資源價格下跌使得國家財政收入急劇萎縮,另一方面由於持有外匯大幅度貶值,從而導致國家外匯儲備嚴重不足。蒙古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在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試圖通過發行貨幣,解決經濟增長問題。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蒙古貨幣量大幅度增加,導致整個國家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那些擁有資源的投資者財富迅速上漲,而那些依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的普通勞動者收入迅速下降,整個國家出現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

  從表面上來看,國際資源價格下跌是導致蒙古國經濟惡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仔細分析人們就會發現,面對同樣的國際形勢,並非所有國家都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部分國家通過資本經營,減輕對能源資源的過度依賴,由於國家風險相對分散,因此,能源資源價格下跌的時候,整個國家經濟並沒有遭受嚴重打擊。不僅如此,一些國家出售能源資源獲取外匯收入之後,不是用於揮霍浪費,而是用於戰略投資。當儲備外匯價格發生變化,美元大幅度貶值的時候,由於外匯管理部門通過分散投資轉移風險,從而使整個國家避免發生金融危機。

  發展中國家普遍處於國際分工產業鏈下游,主要依靠出售資源能源或者工業制成品獲得收入。這就導致發展中國家在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方面缺乏經驗。不少發展中國家仍然秉承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試圖通過對外出口增加外匯儲備,一旦國際貨幣價格發生變化,導致儲備外匯大幅度貶值的時候,整個國家就會陷入滅頂之災。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劣勢,使得一些發達國家習慣於“剪羊毛”,通過製造金融危機,使發展中國家承擔發達國家經濟危機的後果。發展中國家要想避免金融危機,一方面必須充分了解國際能源資源市場價格的變化規律,盡可能地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必須妥善經營來之不易的外匯儲備,使國家的經濟不會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價格變化而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