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亞中:不分區“立委”與國民黨的生死
http://www.CRNTT.com   2019-11-15 00:06:08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作者 張亞中)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引起社會軒然大波。這份名單是黨中央對不分區“立委”所屬意義的錯誤認識所致?還是國民黨組織機制已經朽化的自然結果?
 
  兩票制的設計在於確保:第一、不分區的“立委”關注“全國”事務,第二、區域“立委”重點放在地方事務。
 
  從不分區制度設計來說,不分區“立委”代表不完全是某個職業或身分別的利益代言者,而是他有能力為“全國”性的所有事務發言。不分區“立委”必須與所屬政黨的理念一致,不僅有能力在“立法院”捍衛政黨的政策,更有能力駁斥他黨的主張。
 
  不分區“立委”不應只是受難者家屬的悲情代表、沒有從政經驗的美女帥哥、人生轉運站的失意政客、只懂單一議題的學者,更不應只是為了下次參選其它職位的培訓班成員。
 
  不分區“立委”絕對是社會已經公認的優秀人選,他們或許沒有資源參選區域“立委”,或許不願打區域“立委”的肉搏戰,但他們卻是社會公認所需要的“才能者”。
 
  政黨的功能在於找出這些人,恭請他們為黨而戰。
 
  不分區“立委”名單是黨的形象,是黨對社會的承諾,是黨除了提名“總統”以外的另一件最重要大事。黨員應有權力發言,決策者必須負成敗責任。
 
  國民黨長久以來已出現“責任政治”的危機,主席與中常會有獨斷的決策權力,但是主席與中常會卻不需為決策失敗負責,這是國民黨逐漸失去人民信任的重要原因。
 
  敗選仍居高位,眷戀權力滋味,政治高層成為跑馬燈,年輕人或非權力中人,只能在外觀看,這是國民黨被外界描繪為“老人政黨”、“權貴政黨”的原因,令有志之士悲痛。
 
  不分區名單的甄選有沒有做到大公無私?一般黨員對於不分區名單形成有沒有置喙的權利?若輿論對黨中央公佈的不分區名單不滿意時,國民黨有無機制可以處理?若不分區選舉成果無法達到社會預期時,主席與中常會是否必須全部改組?
 
  認清不分區名單的意義,黨員有權利參與不分區名單的決策,決策者負成敗責任,這是政黨面對不分區名單應有的認識。
 
  國民黨需要徹底的改造。不僅需要全新的政治論述,更需要全新的組織改造。未來主席與中常會產生的方式,是另一個大問題,這次礙於篇幅,暫時不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