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分析:“民國範兒”何以歷久彌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2 00:22:37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一場多彩的民國人物服裝秀博取了海內外多家媒體的青睞,模特們時而身著明艶華貴的旗袍,時而換上淡泊儒雅的學生裝,瑰麗的“民國範兒”讓觀眾眼花繚亂,令人對那個時代又一次產生無盡遐想。正如這場發布會的主題“貫通古今,融匯中西”,不同時間與空間維度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民國風物經久不衰的魅力。

  民國時代是中國社會承上啟下的時期,彼時的中國摧枯拉朽,迎接現代文明的洗禮。特殊的時代背景,注定了民國在傳統與現代、中學與西化之間的“掙扎”,這一“掙扎”反倒讓各家之長融匯於身,使得民國文化像一副萬花筒,折射出異彩紛呈的文化場景:中國的山水畫、西方的油畫、現代的版畫交相爭妍,傳統京劇、西洋歌劇和蘇聯話劇同台競技。與此同時,徐悲鴻、程硯秋等大師匠心獨運,巧妙地將西方繪畫技巧融入中國水墨畫、將西洋歌劇花腔納入傳統京劇唱段,為古老的國粹注入了活力。即使是“食古不化”的前清遺老辜鴻銘,也是一位精通英語和英倫文學的“西學”大師。古今中西,許多看似對立的風物,居然在民國時代“若合一契”,正是這種百川歸海的交融,讓民國文化歷久彌新,在今人眼中也沒有褪色。

  除了高大上的國粹藝術外,連民國時期區區的小學教科書都能受到現代人的追捧,如其中的開明書局版《國語教科書》,內容充滿童趣,語句朗朗上口,少了枯燥的說教,多了詼諧幽默的故事。這樣一套以兒童視角引導孩子進入漢語世界的啟蒙讀物,竟是由葉聖陶、豐子愷兩位大師編纂,難怪不少現代人在拜讀後拍案叫絕,紛紛幻想著穿越回去,聆聽大師們的教誨。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厚古薄今”,因為現在的生活比起民國好得太多。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族危亡,數億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裡像現在的生活平靜安寧;民國雖說大師輩出,可那時全國大學生數量的最高水平也只有3萬人,還不及現在一所大學的人數。當今中國,同樣不乏袁隆平、屠呦呦、莫言這樣的大師,京劇、國畫等傳統國粹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堅實發展。但不要忘記,現世安穩,是民國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奮鬥流血得來的,當代學術的成就、文藝的發展,是站在民國大師們的肩膀上。民國魅力,不僅在於多元包容,更在於承上啟下、救亡圖存,為當今之繁榮夯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