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內地近億人脫貧 香港如何借鑒
http://www.CRNTT.com   2021-03-02 00:27:09


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日前發布,有聲音認為政府對貧窮人口的支援不夠(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記者 沈而忱)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宣布,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正式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筆者認為,這一場脫貧攻堅的長期“戰鬥”,對香港特區政府來說,不失為一種啟示。

  建國以來,國家一直致力於探索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八十年代,中國開始推動一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扶貧戰;2015年,中國開始精准扶貧,啃“硬骨頭”。歷時多年,中國終於以強大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摘帽”全部貧困縣,消除了絕對貧困。

  但與此同時,香港作為發達的國際都會,貧富差距卻在不斷擴張,令人觸目驚心。據特區政府發表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9年,香港的貧窮人口已經達到150萬,貧窮率為21.4%,政府福利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降至100萬,貧窮率為15.8%。翻閱往年的香港貧窮數字,筆者發現,2001年,香港貧困人口約115萬,貧窮率17.7%。二十年間,香港的貧窮人口數量和貧窮率看似保持穩定,但不難發現,在政府政策介入前,2019年的貧窮人口為十年來的最高峰。2020年香港受新冠疫情影響巨大,旅遊業幾近彈盡糧絕,失業率升至7%,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見,2020年的貧窮人口的數目會“更上一層樓”。

  筆者認為,內地的扶貧工作值得香港借鑒。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內地探索出一條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扶貧之路,從“授人以魚”過渡到“授人以漁”,不僅為貧困地區修建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更通過旅遊、直播、電商、發展產業等形式,增強了貧困地區的 “造血”功能。內地扶貧的背後,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新經濟浪潮。例如,4G網絡的全面普及使得山區也能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特色農產品。而香港政府的思維,卻依然停留在“派糖”的階段,沒有積極主動地改善分配機制,幫扶貧窮人口主要依靠綜援、津貼等方式,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香港社會長期沒有出現新產業,而是一直吃著老本,無法創造更多有前景、多元化的職位,導致“有份工但貧窮”、“大學生但貧窮”的現象。

  筆者認為,港府需要從兩方面入手,找出一條新的扶貧之路。第一,檢討“大市場小政府”的發展方針,拿出更大的魄力、勇氣和擔當,降低房屋、醫療、養老、教育等成本,把政策和資源向中下層市民傾斜。第二,對香港的產業問題作出長遠規劃,加快發展創科產業,推動“再工業化”,創造更多優質職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