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與中國的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8-12-13 00:15:40


  中評社╱題: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與中國的應對 作者:彭念(海南),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

  2018年10月初,美國副總統彭斯的一篇言辭激烈的對華“攻擊檄文”發佈後,國際輿論譁然。不少分析人士將彭斯的演講與邱吉爾的“鐵幕演說”相提並論,並再次使用“新冷戰”來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①本文認為“新冷戰”的提法言過其實。實際上,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不對等全面競爭的態勢之中,還未演進到全面對抗的地步。為此,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妥善應對挑戰,努力擴大合作,從而順利崛起。

  一、“新冷戰”的提法“言過其實”

  “新冷戰”是在“冷戰”的基礎上經過加工修飾而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其一方面與“冷戰”相區分,另一方面又繼承了“冷戰”的某些固有特徵。“新冷戰”的核心觀點是兩大國或大國集團為爭奪領導權而展開“生死存亡”的全面對抗或衝突。這一點與“冷戰”期間的美蘇爭霸相似。不過,與“冷戰”強調意識形態和軍事對抗不同,“新冷戰”主要強調經濟領域的對抗。

  “新冷戰”的說法確實符合當前中美關係的某些特徵,比如中美在經貿領域的摩擦(目前較為流行的說法是“貿易戰”),但並不完全符合中美關係的現狀。首先,中國尚不具備與美國進行全面對抗的實力。換言之,中國還難以稱之為與美國旗鼓相當的另一“極”②。這與實力相當的美蘇進行“兩強爭霸”存在根本性差異。其次,儘管美國採取遏華戰略,但其並未“置中國於死地”;因此,中美之間的“爭鬥”還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同時,中國也並沒有意圖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這與蘇聯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存在顯著差別。再次,美蘇在冷戰期間“老死不相往來”,而中美則存在密切的經濟政治聯繫(比如美國企業仍在華投資,中美之間仍保持高層接觸)。因此,中美之間既存在競爭,也存在接觸,並非全面對抗。最後,與美蘇在冷戰期間各自組建軍事同盟和劃定勢力範圍不同,中國並沒有與任何國家建立同盟關係,也沒有通過扶植“代理人”來建立勢力範圍來與美國對抗。綜上,目前中美還未進入“新冷戰”③,而是在進行一場不對等的全面競爭。

  二、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的形成和主要特徵

  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的形成主要源於以下兩點: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中美戰略互疑的加深。隨著中國的逐步崛起以及美國的相對衰落,中美實力差距不斷縮小。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必贅述。由中美實力變化而引發的爭論就是目前學界和輿論熱議的“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國和挑戰國圍繞領導權之爭而進行的不可避免的對抗和衝突。儘管如此,中美並不必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雙方對彼此意圖的研判。如果雙方均將彼此視為“敵人”,則雙方形成競爭乃至對抗和衝突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如果雙方將彼此視為“朋友”,則雙方或將形成權力共享的合作關係。

  對於中美而言,兩國實力差距的縮小一方面引發美國對維護其領導權的擔憂和焦慮,另一方面也引發中國對現有國際體系(由美國主導)的不滿和隨之而來的改革需求。但這並不必然觸發中美之間的全面競爭乃至對抗。簡言之,如果中美將彼此視為“朋友”,則雙方或將通過合作來解決分歧,最終形成雙贏局面。遺憾的是,美國從冷戰思維出發,錯誤地將中國定義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④以及最主要的安全威脅⑤。這導致美國對華政策的急劇轉向,推動美國對華全面競爭政策的形成。而中國對美國對華政策險惡意圖的疑慮也越來越深,並引發了反制舉動。如此一來,由實力差距縮小所帶來的利益碰撞便在中美的戰略疑慮中螺旋式上升,形成目前的全面競爭關係。由於美國目前仍具有相對於中國的實力優勢,且競爭首先由美國發起,因此這場全面競爭凸顯出不對等屬性。

  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中美在這場競爭中處於不對等地位。其中,美國是主導方和發起方,佔據主導地位。中國是接受方,被動應付。美國擁有先發優勢,能夠主動設置議題和規則,然後利用實力優勢逼迫中國就範。而中國則被逼反抗,或尋求“和解”。美國不惜以貿易戰、制裁戰(制裁中國軍方高層)和威懾戰來逼迫中國參與美國所宣稱的公平競爭。而中國則希望與美良性競爭,避免出現對抗和衝突(比如,中國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試圖使中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執意將矛盾從經濟領域擴展至政治和軍事領域,以提升對華威懾力度,最終迫使中國妥協。而中國則希望將矛盾控制在經濟領域,竭力避免矛盾的蔓延和激化。

  二是競爭的強度不斷增強、領域不斷擴展。首先,美國通過逐步增加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種類來擴大對華貿易戰的規模;將“毒丸”條款塞進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自貿協定中,試圖破壞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自貿談判⑥;通過與歐盟簽訂自貿協定以及與日本進行自貿談判來孤立中國。其次,美國通過批評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抓捕涉嫌“竊取”美國敏感高科技術的中國人士、制裁中國高科技公司以及阻止中國留學生赴美高校學習高新技術專業等手段遏制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再次,美國主動將經貿領域的分歧與台灣、南海等問題聯繫起來,將中美競爭擴展至政治安全領域,以達到對華全面施壓、迫華疲於應對的戰略目的;最後,美國還通過將意識形態分歧納入中美競爭之中以及指責中國干涉美國內政,將中美競爭的範圍無限擴大,以增強其對華強硬戰略的合理性,並逼迫中國妥協。

  三、美國無法贏得最終勝利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確實在這場不對等競爭中擁有諸多優勢。正因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才洋洋得意,一副勝券在握的勝利者姿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最終勝利。

  一則,儘管美國在中美不對等全面競爭中佔據優勢,但這種優勢並非絕對優勢,因而也就難以徹底逼迫中國屈服。目前,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美國都難以徹底“絞殺”中國。比如,美國不斷提升貿易戰規模的做法招致了中國的有力反制,美國在台灣以及南海“秀肌肉”的軍事威懾也刺激中國加快相關軍事部署和軍事訓練安排。正因如此,美國目前仍然沒有切斷與中國的接觸“窗口”,而中國也有底氣“硬扛”美國。

  二則,美國要想將優勢轉化為可信的威懾力,並進而達到預期威懾效果絕非易事。一方面,中國在美國威懾升級之下的強勢反彈已經預示著美國對華威懾戰的衰減效應;另一方面,美國不斷提升對華軍事威懾力度的舉動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先前的預期威懾目標並未真正實現。比如,美國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頻率加快、次數增多,美軍B-52戰略轟炸機頻繁飛越南海,美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以及美科考船停泊台灣港口等。美國甚至還揚言在南海和台灣海峽同時舉行軍演,以“警示”中國。這些舉措表明美國無法通過軍事威懾來阻止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所以衹好“硬著頭皮”不斷加碼,以求儘可能保持一定的威懾力。

  三則,在中美相互依賴如此之深的情勢下,美國所採取的任何施壓政策都面臨“傷及自身”的窘境。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無論是對華打貿易戰,還是外交戰,美國都會遭受中國反制措施的“傷害”。而目前這種“傷害”已經逐步顯現,比如特朗普近期就指責“中方邪惡打擊美國農民”⑦。當然,隨著貿易戰規模的擴大和“戰事”的持續,利益受損的對象還將逐步增加。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格曼提醒道,貿易戰的持續會使得美國的貿易量和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⑧

  四則,儘管彭斯在演講中強調美國將堅持到底,但美國能否長期維持這種優勢,並藉此給中國施加持久壓力仍然有待觀察。考慮到美國國內反特朗普呼聲的高漲,民意和輿論的強大影響力以及白宮內部對華政策分歧等因素,特朗普政府要想長期有效施壓中國絕非易事。除此之外,特朗普也並無足夠的威信和能力來制止那些“反叛”行為。比如,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就不顧特朗普的警告宣佈在上海新建工廠,給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當頭一棒”。⑨未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推進,中國市場不斷擴大,美國大型跨國企業來華投資的步伐不僅不會停止,反而會加快。這對於特朗普的對華施壓策略無異於“釜底抽薪”。

  由於上述因素的存在,美國並沒有關閉與中國接觸的大門。實際上,彭斯在演講中也沒有將話說死,而是留了一絲機會給中國。比如,他轉述特朗普的講話稱:“總統已經明確表示,我們希望與北京建立起建設性的關係……雖然北京已經偏離這一願望,但中國領導層仍然可以改變方向,回歸改革開放的精神。”⑩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始終存在繼續與中國接觸的“不同聲音”。比如,美國財政部長努姆欽就數次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並堅持通過談判來解決中美貿易分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