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芬中兩國領導可以坦率交談和民族性格有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5 16:30:57


漢學家高玉麒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習近平主席訪問芬蘭前夕,芬蘭漢學家高玉麒在赫爾辛基做了一個演講,內容是習近平主席在過去五年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這樣的論壇在芬蘭每年都有,高玉麒本人作為漢學家也常常到中國參加學術交流。實際上,在中芬文化交流中,芬蘭的官方和民間機構都起了重要作用。

  人民網報道,芬蘭官方的議會中芬友好小組,每年都會有中國日,向芬蘭官員和民眾介紹中國文化、飲食等,甚至還給議員上中文課,這個小組每年還會與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合作,舉行一些官方的交流活動。

  而高玉麒擔任會長的中芬友好協會,則是一個民間機構。自1950年代中芬兩國建交以來,民間的交流就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頻繁。

  中國緣分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一個小島上的辦公室見到高玉麒的時候,他直接用中文打招呼,這倒不意外,但沒想到的是,之後長達一小時的採訪,他全程用中文。不僅如此,他甚至為採訪專門準備了幾頁的中文資料。

  高玉麒是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也是芬蘭民間團體中芬友好協會會長。問起他的頭銜,他更願意用漢學家這個稱號。他不僅會說中文,能看懂中文,他還可以看懂文言文。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他相繼翻譯並出版了芬蘭語版的《古文觀止》、《論語》等中國文言文作品。

  一方面,他用芬蘭語或者英文發表專業的學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他也寫一些通俗的文章供普通芬蘭人閱讀。他在中國前前後後呆了6年,如今他每年至少到中國訪問一次。

  我們的話題從他與中國的緣分談起。高玉麒對中國的興趣源於1980年。15歲的他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了芬蘭一位著名詩人和漢學家Pertti Nieminen翻譯成芬蘭語的唐詩宋詞,便對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那個時候也沒有老師教,我就買了中文書和磁帶,一遍又一遍聽。”

  高玉麒後來知道,早在1950年代中芬兩國建交初期,芬蘭就派出了第一批兩個留學生到中國,兩國的官方和民間文化交流也從那時開始的。在中芬建交之後和簽署第一個貿易協定之前的1952年,中國一家雜技團便受邀在芬蘭二十幾個城市巡演,受到熱烈歡迎。1953年芬蘭派文化代表團訪華。此後的1970年代和1990年代,芬蘭相繼又有兩批留學生到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