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中國不支持日本捆綁入常 三國需切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00:04:20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當地時間9月26日,日本、印度、巴西、德國四國在紐約就安理會改革舉行首腦會議,繼續謀求“捆綁入常”。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四國集團希望通過召開首腦會議向外界宣傳其實現安理會改革的決心。

  一直以來,日本、印度、巴西、德國的目標都是通過“捆綁入常”的方式,謀入同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們提出的方案是將常任理事國的數量由現在的5個增加至11個,非常任理事國由現在的10個增加為14到15個,其中分配給非洲國家的名額為1至2個。但現在看來,四國“捆綁入常”的難度極大,暫無實現的可能。

  照理說,“入常”是各國自己的事,並不需要“打包”處理。四國之所以採取捆綁的方式,當然是有原因的。常言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捆綁的好處是能獲得集體衝擊力,這當然要比各國單打獨鬥更划算。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任何關於安理會改革的提案必須要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國(129國)的支持,然後還需經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才能生效。就目前而言,“四國集團”通過各自做與自己交好的國家的工作,獲得三分之二安理會成員國的支持,應該問題不大。

  問題是,“捆綁入常”同時是把雙刃劍,因為它會產生“短板效應”——把集體成功的可能性降低為資質最差的那個國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國過不了關,其他三國都要跟著受連累。

  那麼,利弊相權,究竟是捆綁在一起“入常”更合理,還是各自行動更合理,抑或是改變捆綁的成員國更合理呢?這就要具體分析一下各國的情況了。

  客觀地說,四國尋求“入常”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國、日本都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試圖“入常”的經濟大國;印度是“金磚五國”之一並且眼看著就要成為第一人口大國;而巴西人口規模與國土面積都居世界第五,近年來的經濟增長也非常迅速,且與中印俄同屬新興國家。

  不過,這些都是軟性標準,“入常”的最關鍵因素還是“人”——國際上的反對聲音不能太強烈,尤其是不能有常任理事國反對。就此而言,四國“入常”各有不利因素:德國的主要反對者是意大利,印度的主要反對者是其宿敵巴基斯坦,巴西的主要反對者是阿根廷,而中韓則對日本入常持強烈反對態度。

  可以看出,雖然都有反對者,但各國面對的阻力是不一樣的。德、印、巴的反對者都是非常任理事國,而日本的主要反對者則是常任理事國——中國。非常任理事國的反對,只能在輿論上造成負面影響,卻不具有硬性殺傷力。但如果常任理事國鐵下心來阻止一國“入常”,那它就完全沒戲了。由於日本在歷史和現實問題上的倒行逆施,日本的鄰國如中、韓、朝等根本就不認為日本有資格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其中,中國是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中日關係的狀況來看,中國根本不可能支持日本“帶病入常”。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