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主體意識”對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日益嚴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 00:21:24  


“台灣主體意識”在綠營的認知中更具強烈的“台獨意識”
  中評社╱題:“台灣主體意識”對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日益嚴峻 作者:王建民(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台灣主體意識”是在“台灣意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是執政當局“自上而下”引勢利導強化的結果。它是一種更強調台灣價值、台灣利益、台灣優先與台灣主體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具有某種程度的“台灣國家化意識”,在綠營的認知中更具強烈的“台獨意識”。“台灣主體意識”也是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與主流意識,成為台灣當局處理兩岸關係憑藉的重要民意基礎與手段,對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台灣主體意識”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識

  台灣島內的社會意識眾多,從不同角度或面向分析與觀察,就有不同的社會意識。社會主流意識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有學者將台灣主要社會意識歸納為八類,即“祖國意識”、“台灣意識”、“和平意識”、“發展意識”、“民主意識”、“皇民意識”、“反共意識”、“台獨意識”等。當然,我們還可以提出更的台灣社會意識,如狹隘的“島嶼意識”、“反中意識”、“憂患意識”、“邊緣化意識”等。但就對台灣社會、政治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而言,當今台灣最主要社會意識就是“台灣主體意識”(“新台灣意識”)。我們可以這樣歸納:就兩岸關係政策的開放與管制而言,開放意識是主流意識,管制是非主流意識;就和平與敵對、戰爭而言,和平是島內的主流意識,敵對、衝突是非主流意識;就島內政治、社會的和解與對抗而言,和解是主流意識,對抗是非主流意識;就台灣與大陸的關係發展而言,“台灣主體意識”(“新台灣意識”)是主流意識,“中國意識”是非主流意識。

  “台灣主體意識”對台灣的政治認同較“台灣意識”更進一步,更傾向於“獨台”或維持台灣現狀的獨立,實質就是“獨台意識”,但因沒有明確的“台灣獨立”概念,而是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強調台灣的利益,強調台灣優先,因此在島內已獲得普遍接受。不論是哪個政黨或團體,今天已沒有人否定“台灣主體意識”,而是強調與認同“台灣主體意識”,強調“台灣主體性”,強調“台灣價值”,強調“台灣優先”。可以說,“台灣主體意識”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識與價值。2006年台灣發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認同“台灣前途應由台灣2,300萬人民來決定”的“台灣主體意識”的支持率或認同度達81%。此後的調查,基本上維持在80%左右。這種“台灣主體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不利兩岸關係的發展,更不利國家的和平統一。

  堅持台灣“主體性”與“台灣主體意識”成為島內共識或台灣共識。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表示,“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共識”,可以用包容性的本土觀與主權聯結,在包容性的本土觀下,台灣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的主權是我們自己的”。台灣《旺報》一篇關於“香港之死”的短評指出,“兩岸已進入穩定的和平發展關係(階段),融合過程中如何維持台灣的主體性,非常重要。在大陸‘大而不美’的經濟體籠罩下,只有堅持主體性,台灣才有存在價值”。一位在大陸生活的台灣學者在《旺報》發表文章,呼籲大陸正視台灣的主體意識。可見,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維護“台灣主體性”已成為島內共識,也是“台灣共識”。但由於台灣社會政治的多元性,各政治勢力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解讀與使用“台灣主體意識”呈現“一個概念,各自解讀”的現象。儘管解讀不同,但不可不論“台灣主體意識”已取代過去的“台灣意識”,成為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識。

  “台灣主體意識”導致藍綠政治主張有趨同之勢

  由於“台灣主體意識”的高漲,成為島內的主流民意,也影響到藍綠或國、民兩黨的政治主張或兩岸政策主張。不可否認,儘管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尤其是一個中國政策主張上存在差異,但趨同之勢越來越明顯,已無本質區別,只有名稱、概念與策略之差異,“國民黨台灣化與民進黨化”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中國和平統一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國、民兩黨“中華民國”空洞化與台灣化認知趨於一致。是否承認或認同“中華民國”,意味著是否承認“憲法一中”,這是國、民兩黨兩岸政策主張差異的關鍵所在。中國國民黨是“中華民國憲法”的締造者,也是“中華民國”的堅定維護者。民進黨雖然生活在“中華民國”之下,參與“中華民國”的政治生活,參加“中華民國”的公職選舉,公職人員也領“中華民國”的薪水,但民進黨卻一直回避“中華民國”,不承認“中華民國”。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就是要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已成為典型的違憲政黨,卻未受到任何處置,還能在“中華民國”國度下生存與發展。不過,“台獨綱領”還是造成民進黨發展的障礙,在隨後進行多次重要選舉中無法有新的進展,於是才會有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出台,開始被動的接受“中華民國”,但仍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未來還是要廢除“中華民國”。

  民進黨的政治領袖不論是否執政,在文告與表述中很少講“中華民國”,均以“台灣”取而代之,從而將“台灣”與“中華民國”等同,即公開強調“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同樣是違憲的行為,但民進黨人士從沒有受到處置。顯然,國民黨與民進黨對“中華民國”的態度是不同的,表達與認知是有區別的,但本質差異在縮小,有明顯的趨同之勢。國民黨及政治領袖除了正式場所,在日常生活中也將“中華民國”與台灣混同或等同。一方面講,“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獨立於誰?是值得疑問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台灣前途2,300萬人民決定”,形成新的憲政矛盾與“中華民國台灣化”的趨勢。馬英九當局也沒有修改陳水扁“去中國化”教科書的相關內容,仍延續“1949年以來的中華民國不屬於中國史、而屬於台灣史”,是典型的“台獨”史觀。

  從國民黨與民進黨對“中華民國”、中國、台灣相互關係的認定雖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在縮小,在趨同,即“中華民國”逐步“空洞化”、“去中國化”與“台灣化”。國、民兩黨這種對“中華民國”與台灣關係的認知趨同之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和平統一更是嚴峻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