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衛芷言:如果說兩岸問題是病 那沒有特效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6 00:45:26


衛芷言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周雨曦攝)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 黃博寧 周雨曦)日前台灣的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衛芷言在北京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及兩岸的交流以及太陽花學運。衛芷言認為,兩岸的交流在台灣而言,是瞭解大陸的人太少;在大陸而言,雖然專門研究台灣的機構很多,但由於社會體制等原因,並不能深入瞭解台灣人,尤其是南部的思維。衛芷言認為,如果說兩岸關係是個病,需要慢慢養,沒有特效藥。

  衛芷言,第二代外省人,生於台灣高雄,籍貫河南。2007年就讀於華東政法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衛芷言不久前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辦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研討會期間接受中評社訪問。

  “一中框架“作用顯著

  衛芷言說,多年以來“一中框架”在兩岸關係的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拋開ECFA不談,至少因為有這樣一個前提,在台灣用銀聯卡在ATM機取現已經非常便利。問題在於,“一中框架”給兩岸發展的貢獻與台灣人心中的“一中框架”落差太大,而這種差異,會造成兩岸進一步交流的困難。

  衛芷言說,“一中框架”在大陸和台灣人的視野中有重叠的部分,但更多是不同。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阻力,也是助力。如果未來向重叠部分推展,兩岸關係發展會很順利。如果是向分歧推進,遇到的阻礙會重一些。

  想理解這種差距,必須要從兩岸人民的底層思維差距入手。在大陸,如果執政者需要推動某種理念,那麼比較容易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在台灣,政府推動什麼與民眾接受什麼,不存在某種因果關係。這是台灣社會的特色,而且不僅在敏感的政治領域如此,在其他一些非敏感的方面,都是這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