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渲染中國對美“校園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8-01-16 09:26:34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近段時間,西方一些國家有關“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炒作甚囂塵上。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炒炒倒也罷了,畢竟實力有限,容易疑神疑鬼。但美國一些人也不斷加入這股“合唱”,就讓人不得不“多心”了。14日,《華盛頓郵報》刊文渲染中國通過基金會等“掩護組織”提供資金滲透美國大學校園,文章講述了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拒絕一中國基金會捐款的消息,並將其拔高為“一場校園戰爭的關鍵一役”,呼籲其他學校效仿此舉,反對中國“對自由社會的干涉”……作為西方“老大”,美國長期以來對他國或明或暗的干涉、滲透絕對“無出其右者”,現在有些人卻對一中國非政府基金會的捐款如此“上綱上線”,如果都依照這種心態,那世界其他國家的人還不得被嚇死?“美國習慣了絕對優勢,當中美影響力差距縮小,一些人便開始疑神疑鬼了。”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美國問題專家都作出了類似的“診斷”。

  把捐助和“統戰”扯在一起

  “作為干涉美國機構的廣泛努力的一部分,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大學里的討論,常通過與北京密切相關的掩護組織來提供資金,以壓制批評,影響學術活動。”《華盛頓郵報》報道的開篇寫道,北京的對外影響活動開始遭遇學者和立法者抵制。在過去的6個月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演了一場正在成形的校園戰爭的關鍵一役——經過長期內部爭論、高層調查以及參議員特德·克魯茲的介入,該大學上周拒絕了其中國中心負責人提出的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資金的提議。

  文章稱,去年8月,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LBJ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公共政策中心成立後,該中心執行主任方大為(David Firestein) 提議讓中美交流基金會成為主要贊助者。中美交流基金會總部位於香港,基金會主席是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得克薩斯大學內就此爆發辯論,多名教授和大學官員對中美交流基金會、董建華和中共之間的關係表示擔憂,校長格雷戈里·芬維斯展開調查。

  《華盛頓郵報》還稱,調查期間,方大為在去年11月參加了一場由中美交流基金會主辦的活動,一位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也出席活動。此後不久,多份報告強調,董建華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文章宣稱,政協是中國的“統戰機構”。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問題研究員彼得·馬蒂斯稱,“共產黨統戰活動的意圖是動員黨的朋友攻擊黨的敵人,這在美國大學校園里沒有位置”。後來,美國參議員克魯茲也參與進來。1月2日,他在信中警告,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資金“可能會讓中國散布其宣傳,有損大學聲譽”,導致“外國不當影響和利用”。

  上周五,芬維斯對克魯茲表示,奧斯汀將不會接受來自中美交流基金會的任何資助。

  文章鼓吹道,奧斯汀分校的決定不僅對中國資金在高等教育的未來產生影響,“也有助於以更多的努力反擊中國‘銳實力’對自由社會的干預”。馬蒂斯稱,該大學的審議和通知程序應該成為其他機構的榜樣。“要曝光和反對中國對自由社會的干涉,更大的努力才剛剛開始”。

  有跡可循的炒作

  《環球時報》記者15日聯繫到中美交流基金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沒有回應。中美交流基金會的網站上介紹,該基金會於2008年在香港設立,是一個由私人資助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實體。網站上還列出多名贊助人的名字。

  “需要指出的是,《華盛頓郵報》所提到的這個事件一點兒不具備典型性。”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項目很多,這些項目的宗旨、實施者背景都是多元化的,有的是私人、有的是企業。中美交流基金會並不是政府在背後支持,而是非政府項目。可惜美國的媒體和政客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將良好的意願做了非常扭曲甚至陰險的解讀。

  另一名中美問題專家表示,以往都是美國等國的基金會過來,到中國資助項目,很少有我們的基金會出去。註冊在香港的基金會尚且如此,要真是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基金會,美國一些人的反應還指不定什麼樣。美國一些基金會也支持中國的大學,現在美國智庫在中國的活動越來越多,比如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等都在中國有項目。中國智庫在美活動的力度、範圍、影響面遠不及美國在華智庫的影響力。如果按照美國這種政治化、妖魔化的邏輯,合作還怎麼進行?

  這波所謂關於“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炒作其實有跡可循。先是去年一段時間,澳大利亞輿論不斷炒作,其中就包括“校園滲透”“教育滲透”。去年底,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以及多家西方媒體“不約而同”地一唱一和,炒作中國以所謂的“銳實力”對外施加影響。

  本月9日,《華盛頓郵報》還以“中國的手印無處不在”為題稱,白宮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在美國社會施加的影響力,並尋求應對措施。促使美國調查的催化劑是近期澳大利亞的調查和討論。文章還強調了美國政府官員“說明中國如何向美國機構施壓”所列舉的多個例子,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美國大學有35萬中國留學生,北京鼓勵這些學生加入當地的中國學生或學者協會,有時學生會受到擠壓。

  可笑的是,文章列出的具體例子是“馬里蘭大學一名中國畢業生為讚賞言論自由而被中國社交媒體羞辱,最後被迫道歉”。實際情況是,這名來自中國昆明的學生因在畢業演講中諂媚在美國“感到了自由,這兒的空氣太甜美”,而在網絡上引發爭議和吐槽,這跟“中國施壓”八竿子打不著。

  “干預者”的敏感

  “美國等西方國家越來越不自信,開始過度敏感。”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國力提升,影響力自然而然地增強,同時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實力相對衰退,他們對自己實力、免疫能力的信心大大降低。美國的安全觀念是,世界上跟美國制度相似的國家越多,美國就越感到安全。換句話說,就是追求以美國的模式改造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美國對世界各地的干預、滲透非常頻繁和密集。

  最近炒作中國“銳實力”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對外滲透機構。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號稱是非營利組織,但主要由美國國會資助。該組織以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化”為由,每年向推進“人權和民主化”的非政府組織、政黨等提供各種捐助。它不僅支持中國的“人權團體”,還是多個“藏獨”“疆獨”組織的幕後金主。

  李海東說,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強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干涉別國內政。美國經常以自己習慣性的思維來解讀一個跟它理念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大國的行為,這種缺乏換位思考的模式會導致極其扭曲的結論。

  (來源:環球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