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皇甫平到皇甫欣平:面對改革,我從不悲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6 15:29:35


周瑞金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周瑞金推開上海番禺路一家咖啡館的門,時間剛好是下午三點整。1月13日的上海下起了雨,周瑞金準時赴約,接受本刊記者的專訪。他衣著樸素,戴著金邊眼鏡,走進來的時候並未引起旁人關注。雖然他常來這裡,但鮮有人知道他就是當年“皇甫平”系列評論的主要組織者和撰稿者。

  2014年10月,周瑞金帶領新的團隊,發萬字長文談如何終結腐敗,這次他用了新的筆名“皇甫欣平”。這讓很多人覺得“皇甫平又重出江湖了”,他也因此再次被大眾關注,並被一些媒體在2014年年終的時候評為“年度人物”。“其實我一直在寫文章,只是沒有用‘皇甫平’的名字,這個名字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署名,我後來基本就不再用了。”周瑞金說,“雖然我退休了,但是我的筆並沒有退休。”

  周瑞金常說“寧做痛苦的清醒者”,這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本色。面對現實,他也會有無力感,但從不悲觀。他認為社會發展的大方向是好的,歷史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合力,“我始終堅持‘離經不叛道、犯上不作亂’的操守,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說話,用自己的筆寫文章。”

  人生的悲喜劇

  1991年2月15日,農歷大年初一,《解放日報》刊登《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的評論,署名“皇甫平”。之後,《解放日報》又相繼發表署名“皇甫平”的評論文章《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

  在1991年春節前,周瑞金在一位上海市委領導家裡,看到鄧小平在上海發表的講話材料,“小平同志的講話材料讓我很激動,這激發了我撰寫評論文章傳播這一談話精神的想法。”於是在小年夜,周瑞金請了上海市委政研室的施芝鴻、《解放日報》評論部的凌河,三人商討共同合作,形成“皇甫平”寫作班底,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連續發表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評論文章。

  這些評論文章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激發了一場關於改革開放“姓社姓資”的激烈交鋒。

  “皇甫平”系列文章,讓周瑞金受到了一年多的“圍剿”,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壓力,直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這個“公案”才翻過來。雖然這件事情屢次被問起,他也說過很多遍,但再次說起,他依然很有感慨,“因為‘皇甫平’系列文章,我有‘一失一得’,這正是一場人生的悲喜劇。”

  周瑞金本來是要到香港《大公報》擔任社長,1990年底上海市委領導就通知他要做好到香港的準備,1991年初港澳工委領導催他早一點到香港,但因為這幾篇評論文章,本來機票都已買好的周瑞金接到通知,不能去香港了。“當初我很想去香港,是為了見證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了解香港‘一國兩制’的發展歷程。作為新聞人,能夠見證這樣難得的歷史時刻,也不枉我新聞一生。但我最終沒有去成。”周瑞金說這是“一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