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謹防“圈子文化”抱上權力大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30 10:14:07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縱觀很多大案要案,正是從圈子裡的“投桃報李”一點一點走向失控,最終滑向積重難返的深淵。鏟除“圈子文化”,不僅需要官員自覺自律,更需要落實制度建設,為圈裡圈外劃清界限,謹防“圈子文化”抱上權力的大腿。

  近日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册收入了習近平同志的文稿24篇,有8篇是首次發表。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提到,“有的幹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係、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係、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

  《廣州日報》評論稱,嚴格意義上來說,人不可能脫離圈子而存在,性別、年齡、愛好、經歷……都可劃出不同的圈子,圈子本身亦非什麼洪水猛獸,朋友圈、同事圈、校友圈、老鄉圈,其中也不乏積極向上者,但若有人利用圈子破壞法紀、牟取私利才是壞事。在這些已經異化了的“圈子文化”中,根本不見什麼“文化”,而是應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句老話。官場“圈子文化”的形成,主要還是出於利益結盟。

  近年來,不少腐敗案件以窩案狀態呈現。一些官員落馬,總能拔出蘿蔔帶出泥,相繼落馬者不乏同學、老鄉、上下級、校友等關係,這就是“圈子文化”造成的惡果。劉志軍連同其帶病提拔的張曙光等一批鐵路系統內的“鐵哥們”先後落馬;江西九江水利系統窩案中,水利局長竟授意同鄉一名毫無經驗的木匠承修水庫,皆是赤裸裸的案例。

  “圈子文化”危害極大,一者圈子利益凌駕於組織利益之上。常常見到在一些腐敗案中,有的幹部不惜破壞法紀為圈子成員謀取利益,卻以犧牲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代價。二者,圈子關係凌駕於組織紀律之上,有人說“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無疑說明圈子的存在已經挑戰了常規的決策規程。三者,圈子好惡凌駕於是非善惡之上,看事情不是實事求是,而是講宗派、看親疏,混淆了是非對錯。“圈子文化”一旦不受約束,可能迫使一些人做出兩難選擇,要麼加入圈子,否則就被圈子孤立、拋棄。這種權力非制度化的運行,正是政治生態惡化的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說,“幹部都是黨的幹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要破除“圈子文化”,必須及時讓“圈裡人”抬起頭來看看“圈外”的世界,國家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公平正義、人民的安居樂業,這些更為宏大的利益才是領導幹部真正應該追求的東西。

  因此,首先要在官場圈子尚在萌芽階段,利益交織不深的時候,加強宣傳教育。古語有雲,“君子群而不黨”。官員不是不能有圈子,但不能以利益為導向刻意營造圈子,討論業務、互相勉勵、共同進步,這樣風清氣正的圈子當然可以有。其次,是在幹部選拔任用和考評中,更多一些針對性,更廣泛地運用利益回避原則。只有讓幹部升遷程序完全暴露在陽光之下“消消毒、殺殺菌”,才能避免圈子滋生裙帶關係,避免蘿蔔招聘、互相提攜的出現。再次,還必須緊盯圈子的“圓心”,規範領導幹部的行為。如果一把手能以身作則,一碗水端平按規則辦事,下面的人自然搞不起來什麼小圈子。

  縱觀很多大案要案,正是從圈子裡的“投桃報李”一點一點走向失控,最終滑向積重難返的深淵。鏟除“圈子文化”,不僅需要官員自覺自律,更需要落實制度建設,為圈裡圈外劃清界限,謹防“圈子文化”抱上權力的大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