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瀋陽20年鳴警紀念“九一八”影響全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12:59:23


  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18日9時18分,警報聲響徹瀋陽全城。這是瀋陽市第20次鳴響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從1995年第一次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鳴警以來,參加者達數十萬人次。

  新華社報道,這項旨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紀念活動,從白山黑水到香江兩岸,已從事變爆發地擴展到中國百餘座城市,成為國家與民族銘記歷史、拒絕遺忘的一項記憶工程。

  (小標題)採納民眾建議鳴警紀念 活動日趨豐富固化

  1995年8月,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瀋陽市委、市政府確定以後在每年的“九一八”之夜在瀋陽全城鳴警報3分鐘。回憶起首次鳴警撞鐘儀式,原“九一八”事變陳列館館長李惠春說,當晚有上萬人自發來到陳列館。有人唱著國歌曲,有人拉著“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橫幅,還有人激動地喊起口號。

  採用鳴警撞鐘的方式紀念“九一八”事變,源於瀋陽膠帶總廠退休老工人郝鬆青的一條建議。他說:“偽滿洲國亡國奴的經歷一輩子也忘不了。那時候中國人每天都得面朝東給日本天皇行禮,現在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

  警報音響傳播範圍廣,尖銳的聲音能夠刺激人的神經,希望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鳴響防空警報,提醒人們“九一八”是個恥辱不能忘記的日子。1995年,郝鬆青將這些想法寫成信寄給了人民建議徵集辦,很快得到了瀋陽市委批覆,並於當年開始實施。

  從1995年瀋陽首次舉行鳴警儀式後,“九一八”事變紀念活動日漸豐富,並得到規範延續下來。主要內容包括每年9月18日21時18分,全市鳴響防空警報3分鐘。瀋陽廣播電台、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插播“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畫面和警報聲音。在市區規定區域的9條路、18條街上,寓意“九一八”,行駛的機動車輛一律停駛鳴笛。

  在鳴警前,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的殘歷碑廣場,撞擊警世鐘14響,寓意中國人民抗戰14年。從2004年,瀋陽市每年還公開向社會選拔“撞鐘手”,讓這項活動更富有參與性和群眾性。

  (小標題)儀式感強參與性廣 從瀋陽拓展到全國百城

  強烈的儀式感、廣泛的參與性是瀋陽鳴警撞鐘活動的特點。身在其中能夠深入人心,催人奮進,是非常好的紀念抗戰方式。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井曉光說,每年的9月18日,都有許多群眾來到博物館參加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最多一次一天超過2萬人。大家因為不忘國恥走到一起來,因為共同的民族情結凝聚在一起。

  2007年的“九一八”,正值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後不久,上千名各界群眾參加了鳴警撞鐘儀式。就在警報響起的那一時刻,撞鐘鳴警現場突然下起了小雨,市民們在雨中默默佇立,絕大多數人沒有打傘也沒有躲避。許多市民表示,就是想來感受一下這種氣氛,中國人要有骨氣。

  抗戰收藏家王錦思曾特意從北京趕到瀋陽參加鳴警撞鐘活動。他說,每次儀式都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課,場面震撼而感人。參加群眾從耄耋老人到兒童少年數以千計。當警報聲劃破夜空時所有人垂首默立;儀式結束時國歌響起,人群中有人揮舞著國旗大聲唱著,有人則流著眼淚大聲和唱。

  瀋陽在舉行鳴警撞鐘活動前,不少群眾對“九一八”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人搞慶典活動也趕在這一天,為的是取“就要發”諧音的吉利。瀋陽堅持舉行這項活動幾年後,絕大多數市民都已熟悉了這段歷史。瀋陽市工商聯還向全市商家發出倡議:9月18日懸掛五星紅旗,不搞婚慶和企業慶典活動。

  瀋陽“九一八”之夜撞鐘鳴警活動,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從2004年起,紀念日當天景德鎮、臨忻、成都等上百個城市都鳴響警報,在香港的維多利亞灣,5艘遊輪也曾與瀋陽同步鳴響汽笛1分鐘。

  “鳴警撞鐘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紀念活動,它通過神聖莊嚴的儀式,把中國人的心在‘九一八’這天連在一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

  (小標題)“九一八”是警世日 用警報來提高警惕

  瀋陽一年一度的鳴警撞鐘活動,以其震撼人心的感召力、深入人心的凝聚力、發人深省的影響力,成為了抗戰紀念活動中頗具特色的一環。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說,紀念“九一八”的重點在於不忘國恥奮勇前行,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序幕,不抵抗政策讓國土拱手讓人,釀成了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警報和鐘聲就是在提醒,無論什麼時候,牢記國恥、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忘記歷史、安逸懈怠,就會重蹈覆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