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扶貧日論壇舉辦 徐靜慧:教育扶貧意義深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1 00:18:44


澳台友好協會會長徐靜慧在論壇中發表講話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蘭忠偉)由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承辦的2016年扶貧日論壇“教育扶貧論壇”日前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高校設置與綜合業務處於洋處長、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穀永江、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劉曉山等領導代表主辦承辦方致辭。國務院扶貧辦行政人事司副司長張良、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黃承偉、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執行會長袁文先出席論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山西省委原書記、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胡富國為論壇做總結。

  在全國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發前進的征途上,如何達致精準扶貧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劉永富主任曾表示,為實現到2020年七千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中國將採取六大行動:一是教育扶貧行動,二是健康扶貧行動,三是金融扶貧行動,四是勞務協作對接行動,五是百縣萬村行動,六是萬企幫萬村行動。對於該六大扶貧行動,澳台友好協會會長徐靜慧在論壇中則提出了又一點看法,她認為,“教育扶貧行動意義更為深遠”。

  事實上,習近平主席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強調,“越窮的地方越需要辦教育,越不辦教育就越窮”。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也曾提到,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可見,全面提升教育水準,是扶貧攻堅不可繞過的關鍵,但又是一個“老難題”。

  徐靜慧在論壇中指出,毋庸置疑,讓貧困人口接受教育培訓,同時提高其素質和勞動技能,可以實現既扶貧又扶智的雙重目標,大大增加其脫貧的機會。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啟動“雨露計劃”,該計劃是以提高素質、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為宗旨,以技能教育、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為手段,以促成轉移就業、智慧創業、形成創業氛圍為途徑,說明貧困地區青壯年農民解決在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最終達到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為最終目的,並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和諧均衡發展。簡言之,就是扶貧系統在貧困地區開展的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引導和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脫貧致富。通過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使貧困家庭勞動者掌握至少一門致富技能,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目的就是變“授魚”為“授漁”,使“輸血”變“造血”,這樣才能更好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此外,徐靜慧認為,透過教育可使偏鄉在地人才具有文化及擴闊國際視野,有關鄉民在運用知識改善自身境況時又可進而回饋鄉里,促進原鄉永續發展。還有,當國家不論是富裕地區、貧困地區的教育水準持續提高時,國家的整體勞動生產率都有望同步提高,從而有助加強中國的綜合競爭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受教育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準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學43%,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GDP的相關係數為0.562。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