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上半年去庫存效果明顯 三四線城市區域分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7 15:20:57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半年已過,“三去一降一補”有什麼成效?三、四線樓市庫存是否依然“壓力山大”?“僵屍企業”處置得如何?企業杠杆率有沒有降低、成本有沒有下降?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短板補上了嗎?

  圍繞這些社會關注、各方關切的重要經濟問題,我們在年中之際推出“‘五大任務’半年報”系列報道,通過個體生活的變化,以小見大,深度剖析半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點、痛點、亮點和突破點。

  老傅的慶幸

  “一年間房價漲了1倍,還一房難求,如果今年才出手,肯定買不起了”

  酷熱難耐的夏日傍晚,家住河北滄州禧福荷堂的傅小榮如往常一樣飯後遛彎兒。路過一處高檔小區,瞥見門口擺著“天成熙園15000/平方米”的房價板,老傅立刻回想起今年自家新房交鑰匙的場景:“就一年時間,我相中的那套6000多元每平方米的房子,售價居然到了1.1萬到1.2萬,漲了1倍,且高價之下一房難求。”

  老傅本是“有房一族”,2015年,因為兒子即將結婚,老兩口合計著再給孩子買套房。彼時的售樓處還算安靜,房源也充足,好地段、好房型隨便挑,偶爾還能趕上送車位、打折的優惠。老傅看房看得優哉游哉,“2015年的商品房,6000元就算貴的,即便漲價也是一個季度一兩百塊,是可以接受的緩慢上漲。沒成想,一過完2016年農歷新年,形勢突然緊張起來,房價像坐火箭一樣嗖地躥了上去。那段時間的滄州樓市可謂一天一個樣,每天去詢價,得到的回復都是‘今天又漲了點’。”老傅再也無法淡定,在售樓人員的催促下,迅速相中一套房,2月底就交了定金。

  原本平靜的滄州樓市突然成了“香餑餑”,與房貸政策的調整不無關係。2016年2月,央行聯手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居民家庭首次購房個貸的最低首付比例降到25%,各地還可下浮5個百分點。此後不久,為解決一、二線城市價格泡沫和三、四線城市庫存積壓並存的問題,熱點城市重啟限購政策。政策的一鬆一緊產生溢出效應,一、二線城市的土地熱迅速轉移到三、四線城市。

  等老傅的親戚2016年“五一”再去看房時,發現同一小區的房源竟已全部售罄。“售樓大廳裡熙熙攘攘全是人,幾個月前催促我買房的銷售人員追問我要不要賣房。小區房價已經從簽約時的每平方米6000元漲到了8000元。”老傅感到不可思議。

  “最近幾個月,不少高端商品房均價都保持在14000至15000元,聽朋友說他們家附近都2萬了,這還是滄州嗎?!”老傅很感慨。

  從去年夏天到今年夏天,三、四線城市中也出現了熱點城市,庫存銷售得如火如荼,房價就像打了“強心針”,迅速膨脹。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份,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8.5%,連續5個月呈現同比下降態勢。5月全國商品房庫存為66018平方米,為21個月以來的最低值。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200多個三、四線城市合計成交土地金額比2016年同期上漲了42.6%,土地市場平均溢價率為40%,刷新歷史紀錄。對此,在低點“以白菜價抄著了”的老傅心情複雜:“我感到慶幸,也覺得後怕,如果今年才出手,肯定買不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