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科舉制度在台灣 大家都愛求功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14:27:47


科舉制度在中華文化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直到1905年才被廢除。(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12月17日電(記者 高易伸)由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17日於高雄君鴻酒店舉行開展記者會。北京市台聯副會長鄭大表示,清代福建書院共興建147所,光台灣就有31所,統計清代台灣考上進士共有33名,而末代台灣進士汪春源更是現任大陸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的曾祖父。鄭說,我們遍訪兩岸專家學者,廣泛收集台灣進士資料,深入研究科舉制度在台灣的發展沿革與社會影響,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台灣各界人士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與關心。今日展覽極具歷史與文化意義,不少媒體也圍著鄭大追問,看來大家對於“考取功名”都頗具興趣呢!

  科舉制度在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洪流中,擁有1,300多年歷史!自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後,也不過短短110年時間,但千年科舉文化卻也始終影響著兩岸同胞與華人。鄭大認為,不論是清廷或民間仕紳,對當時台灣的教育資源與心力投注是非常高的,考上科舉不僅是宗族家庭的榮耀,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對社會生活與各個面向影響上也有痕跡,當中包含了學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制度。學歷文憑對於出社會、就業、工作,更具重要契機。

  鄭大指出,昨日從佛光山回到高雄市區,在路上也看到200年歷史的高雄鳳儀書院的活動廣告招牌,這都是“科舉制度”影響的痕跡。因此今日辦展,也是對歷史的回顧與對台灣教育的梳理與探索,希望透過“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進士專題展”的展出,能讓大眾有些收益,對歷史文化有所瞭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