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余光中語中評:我離鄉比屈原更長比蘇武更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2 00:23:18


余光中說,自己離開故鄉的時間,比北海蘇武牧羊還長上一倍時間。(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4月22日電(記者 高易伸專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當代文學大師余光中44歲時所創作的詩作〈鄉愁〉紅遍兩岸,感動了無數離鄉背井的遊子。余光中在高雄中山大學書房接受中評社特派員高易伸、趙家麟專訪時表示,創作完成當下總覺得四段太不夠,應該要有第五段出現,但後來的他再也續不下去,幾經琢磨後發現,原來四段正好!寫〈鄉愁〉從提筆到完成大約只花了他20多分鐘時間,但對於情緒的醞釀與梳理,卻深埋了20多年之久。

  今年87歲的余光中表示,〈鄉愁〉是1972年寫的,他回大陸卻已經是1992年。那時候的他都64歲了。“我離開故鄉的時間,比北海蘇武牧羊的時間還長了一倍!”蘇武北海牧羊19年,他離鄉40多年,至於離鄉的距離,也比屈原流浪遠了幾千里之遠。

  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為江蘇常州。抗戰時曾在重慶就讀中學,先在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就學,後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奧華大學文藝碩士,曾任台北師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47年至1985年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職,1985年迄今定居高雄並於中山大學任教,現為該校榮休教授。中山大學敬重這位文學大師,給他一間擁有無敵海景,可以遠眺台灣海峽的辦公室。

  余光中擅長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四度空間”,出版專書逾60種。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散文如〈我的四個假想敵〉、〈聽聽那冷雨〉等,廣泛被收入大陸港台國語文教本。1992年起常赴大陸講座,曾獲頒20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並任北京大學與澳門大學駐校詩人、作家;其它榮譽包含香港中文大學、台灣政治大學、中山大學、澳門大學榮譽博士,霍英東成就獎,2004年傳媒大獎散文家獎、珠海北師大名譽文學院長等。

  這首〈鄉愁〉原文如下,“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談到對原生故鄉的鄉愁,余光中說,兩岸開放以後,對鄉愁的濃郁之感已依舊不再。他從1992年開始,先後往返兩岸達60多趟,自然不能再寫鄉愁,於是他開始書寫部分返鄉之作。這些年他去過大陸很多省分與城鎮,去了小時候沒去過的蘇州、北京與山東等地。

  余光中說,中國大陸各省各地、各有特色,沒哪裡特別愛,例如江南水鄉、中原黃土高原等都是中華文化與祖先生活的一部分,以一個中國的讀書人而言,這些都是中國歷史文化所託,也分不出最喜歡或怎樣。縱使“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己是兩者皆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