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明淏:台防災工作面臨民粹化 吃力不討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9 11:38:10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吳明淏。(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3月29日電(記者 高易伸)面對全球極端氣候變遷,防災已成當代顯學,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吳明淏接受中評社專訪點出了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防災畸形意識。

  吳向中評社表示,在台灣做災防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災防做的好沒人會感激你,但做不好很多責難就會降臨到防災單位身上,最終導致官員們抱持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如此惡性循環,對台灣整體防災工程的軟硬體提升並非良性現象。

  吳明淏,1976年生,台灣高雄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博士,學術領域在於土石流災害防治、地工離心機模擬實驗、邊坡穩定與地震工程等。吳現為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該中心目前提供高雄市政府各項災害防治、災情收集與分析,隸屬高雄市災害防治辦公室協力單位。

  吳明淏主持的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過去曾輔導養殖戶於豪大雨侵襲前預降魚塭水位,滯洪又避免魚苗損失,協助過高雄市38個行政區進行災害潛勢調查等應變對策研擬,吸引菲國“科技部”官員學者率團取經。

  吳明淏長期投入防災工程研究,包括土石流災害防治、地工離心機模擬實驗、邊坡穩定、地震工程,2009年成立“防災工程研究室”,2015年擴編為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成為高雄市政府災害防救的重要協力團隊。他表示,近年來極端氣候加上過度開發,導致複合式災害頻繁且益加嚴重,全民都應建立防災意識降低傷亡財損。

  吳明淏指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防災議題,台灣這幾年的問題不只是“民粹”,也是人民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執政當局其實為此都出許多SOP的回應與穩定的品質,但因為做得太多,導致民眾的防災意識並無一起提升,因此感覺防災這件事情有點做不完或都責任歸屬都是政府之事。一旦出了事情,百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罵政府”,百姓在挑戰政府時具有話題性,演變到最後成了百姓自己去涉險,卻要政府負責買單的畸形心態與現象。

  吳明淏說,台灣有部分百姓佔用“國土”,且住在行水區,平常雖不危險,但若發生風災雨災就很危險,政府不勸離屆時還得國賠。這幾年我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因此著手進行防災教育,向下紮根。他說,社區的防災早晚都要因應,若能及早準備找到單位合作,讓災情網絡提早佈建,台灣的防災工作就算走到比較成熟的階段。

  吳明淏舉例,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或因極端氣候所造成的原因必須進行“大規模地區的人物遷徙及撤離”,美國百姓可以自發性地配合政府與國民兵進行大規模移動,而不是靠“開罰單”手段進行強制撤離,這些其實就反應出兩種不同的社會文化。

  吳明淏向中評社表示,在台灣做災防吃力不討好,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人員流動率都是最高的,因為做災防很難去告訴大家你有多大貢獻,功勞很難被量化。如果民眾再不貼心,那就是個惡性循環。

  談到救災機制與接受外國救災單位協助,吳明淏認為,救災多少會出現指管通勤的本位主義,但他認為以九二一大地震為例,當時在台灣很多救難團體都是來自國外,他們的珠專業也讓台灣人或政府單位看到了災害防救可以是專業、且可準備的。我們與其把自己陷入政治上的考量,去考量我們或外國誰救災救的好,但當下災害其實已經發生了,站在人道立場的考量下,這類的驗證其實是不需要的。從一次次的災害累積經驗,如果過程中無法承認自己問題,那問題就永遠不會被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