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泰戈爾到莫言 諾貝爾眼神何以迷戀東方色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7 09:58:01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從泰戈爾到莫言,亞洲作家幫助西方讀者打開文學新視野

  引言

  1月24日,布克國際文學獎評委會公布了該獎項2013年提名作家名單,中國作家閻連科獲得提名,並成為角逐該獎項的10位作家中唯一的中國作家。這一消息公布後,再一次引發國人對世界級文學獎的關注。十多年來,中國本土作家和華裔作家在各個國際文學獎中獲獎頻頻,甚至超過日本作家,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終也在村上春樹和莫言中選擇了後者。這究竟是由於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提高所致,還是中國當代文學30年的發展,最終開花結果獲得了和世界文學對話的實力?

  文學與政治總是或顯或隱地糾纏在一起,難以相互撇清,雖然莫言在諾貝爾頒獎發布會現場答記者問時說:“獲獎是我個人的事情。諾貝爾獎從來都是頒給一個作家,而不是頒給國家。”但與其說這是一個事實,不如說是一個期盼。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作為由瑞典皇家學院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在亞洲作家身上從來難免其“東方主義”的色彩,只是從泰戈爾、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到莫言,其間有著某種顯著的變化。

  泰戈爾:寧靜的東方

  1913年,印度詩人泰戈爾憑借《吉檀枷利》獲諾貝爾文學獎。在當時的殖民背景下,這一事件影響頗大,加拿大《環球報》撰文充滿不屑:“諾貝爾獎金第一次授予一個不是我們稱之為白人的人。誠然,對我們而言,要欣然接受一個名叫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人獲得一項世界性文學獎金的看法,尚需時日,這個名字讀起來那麼詰屈聱牙,以致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仿佛覺得它不是真的。”那為何在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要頒給一個連名字都“詰屈聱牙”的作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