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朝日新聞》的9·11 日媒的9·11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0 11:17:19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朝日新聞》的淪陷根本上講來自安倍本人及其支持者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來自該報的日本同行,這些同行與該報政見相左,又要搶人家的讀者市場,於是就利用別人的困境踩上一腳。這一切導致日本媒體自由主義傳統的淪喪,並造成了日本輿論環境的惡化。

  “本周我們會有機會和中國外交部溝通,我們要強調說明,《朝日新聞》對慰安婦問題的立場沒有改變。”一位《朝日新聞》人士9月16日這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筆者9日到日本後,先去買了能買的報紙雜誌。見《新潮周刊》、《文春周刊》等日本銷量最大的周刊雜誌,和《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保守報紙正掀起狂瀾,批評《朝日新聞》在三十年前的從軍慰安婦問題的報道,還批評該報核電問題的報道,特別是批評2014年該報的獨家新聞“東電核電廠員工違反命令,向後撤退”的報道“造假”。

  儘管來日本前,在中國國內看到了一些報道,但沒有想到現在日本各家媒體對《朝日新聞》的批評,簡直讓人覺得像是回到了二戰前,媒體變得只有一個聲音,每家都是那麼“同仇敵愾”。安倍9月14日在NHK說:任何與政府公開言論有所不同的聲音,都有可能“給日本外交帶來巨大困難”。

  朝日自爆:兩個“吉田”

  《朝日新聞》關於慰安婦和福島核電事故的報道有不真實和表述不夠準確的問題,這反映了媒體報道必須求真、求實的理念在日本已經深入人心。

  引爆自己身上背著的炸彈,在日本稱“自爆”。

  讓《朝日新聞》自爆的炸彈有兩個:一個是自稱作家的吉田清治(1913-2000年)在1983年出版的《我的戰爭犯罪》。吉田清治在書中談的他曾自己親自去朝鮮半島強征當地女子去當從軍慰安婦一事,在上世紀90年代人們已經知道是吉田杜撰出來的故事。日本史學家、記者等在讀了他寫作的《我的戰爭犯罪》之後,反覆核實過書中提到的強征的人數、人名、地點等等,吉田的回答矛盾百出。《朝日新聞》的記者三十年前曾前後十餘次採訪過吉田清治。進入21世紀後,《產經新聞》多次談過《朝日新聞》在吉田證言的報道上,屬於“誤報”,強烈要求朝日出面更正。按照日本媒體的觀點:《朝日新聞》在吉田有生之年,明知該書籍是杜撰的,卻未刊登更正說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