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古詩詞浸潤日本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8 11:24:50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日本人與中國詩詞的緣分可謂源遠流長。隋唐時期,隨著中華文明傳入日本,中國詩歌開始受到日本人喜愛,當地人自己也開始創作漢語詩詞——統稱為“漢詩”。如今在日本,不僅中小學教材有漢詩,漢詩教室、漢詩講座也隨處可見。更有全國性的漢詩創作團體“全日本漢詩聯盟”,常在各地舉辦漢詩創作大賽、吟咏大賽等。

  對部分日本文人來說,和歌如母親,漢詩如父親,他們傾向於用和歌的形式表達細膩感情,而以漢詩明心志。中國古詩詞已經深深浸潤到日本文化之中。

  《春望》最受歡迎 創作良莠不齊

  漢詩以表意文字漢字為載體,一首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意境深遠,這是最受日本人贊嘆的地方。李白、杜甫、王昌齡、白居易、蘇軾等大詩人對日本人來說耳熟能詳。如今,在日本的各種漢詩讀本中,除《詩經》中的詩歌外,《敕勒歌》、《七步詩》也都能看到,中國人平時不太熟悉的一些漢詩,也被日本人吟咏。

  2004年10月,《SINICA月刊》進行的“漢詩國民投票”評選了最受歡迎的漢詩,杜甫的《春望》位列榜首,第二為杜牧的《江南春》,第三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第四是孟浩然的《春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李白的《靜夜思》並列第五。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王翰的《涼州詞》分列第七、八、九位,張繼的《楓橋夜泊》和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並列第十。

  日本人很推崇漢詩,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即使是反華的日本右翼分子也毫不掩飾對漢詩的喜愛。具有強烈反華傾向的石原慎太郎,公開表示唐詩宋詞會勾起自己的“鄉愁”。

  日本人寫漢詩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公元751年,日本人創作的第一部漢詩集《懷風藻》面世。日本湧現出不少漢詩的名家,諸多漢詩佳作流傳於世。例如,藤原宇合的《奉西海道節度使之作》:“往歲東山役,今年西海行;行人一生裡,幾度倦邊兵。”菅原道真的《山寺》:“古寺人蹤絕,僧房插白雲。門當秋水見,鐘逐曉風聞。老臘高僧積,深苔小道分。文殊何處在,歸路趁香薰。”不過,也有不少人創作的漢詩似通非通,連打油詩都算不上。

  小學開始吟咏 高考常出試題

  日本的學校教育非常重視漢詩的學習。漢文(文言文)、漢詩與日本的俳句、和歌等古典文學在國語教育中非常受重視。

  從2011年4月開始,隨著文部科學省修改《學習指導要領》,小學也開始學習古典文學。小學低年級了解傳說、神話等,中年級了解簡單的短歌、俳句、慣用詞、成語故事,高年級了解古文、漢文。如今,記者的女兒雖然剛一年級,但是已經開始朗誦《小倉百人一首》這樣的和歌了。四年級則開始了解“畫蛇添足”、“五十步笑百步”等成語的意義,五年級開始學習古文和漢文,了解《論語》的章節。

  由於日本非常重視書法教育,小學即開始學習毛筆字,而很多學齡前兒童在私塾學習書法,所以作為書法的基礎,也會了解一些漢詩。日本的漢詩教育非常注重吟咏,體現漢詩的音韵美。各種吟咏和歌和漢詩的教室在東京非常常見,雖然小學沒有學習漢詩,但是很多小學生也會去吟咏教室學習。日本小學放學很早,有的學校還會開設吟咏教室,讓感興趣的小學生學習漢詩、和歌的吟咏。

  日本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習漢詩,俳句、短歌等。包括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春望》等漢詩,主要是《唐詩選》的名篇。學習漢詩主要的是要理解詩的情景和詩人的心情,體會用極少的文字表達情景和心情的妙處。初中三年級開始學習《論語》章節、《史記》章節等。

  此後一直到高中,還要繼續學習《登鸛雀樓》、《靜夜思》、《涼州詞》等漢詩。高中學習的漢詩主要是《詩經》、《白氏文集》、《三體詩》、《唐詩選》等名篇。

  在日本高考的全國統考試題中,必然會出現漢文(文言文),有時也會出現漢詩。而各大學自己單獨的考試內容中,有時也會出現漢詩,例如東京大學2016年的入學考試中,文科和理科的國語試題中,都考了蘇軾的《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

  可見,要想考上名牌大學,無論文科理科,漢文和漢詩都是必備的素養。

  多個組織推廣 漢詩熱漸升溫

  除了校園教育,日本還有多個意在推廣漢詩的組織。日本吟劍詩舞振興會是1968年成立的,目的是振興作為日本傳統技藝的吟咏、劍舞和詩舞。2003年3月成立了一個推廣漢詩創作的全國性組織——全日本漢詩聯盟(以下簡稱漢詩聯盟)。總部位於東京,各地都有分部,舉辦講座和演講會,分享漢詩創作方法和海外信息等。

  漢詩聯盟希望團結全國的漢詩愛好者,實現日本的漢詩研究、普及和交流,並與中國、亞洲、歐美各國的同好進行友好切磋。會長石川忠久在漢詩聯盟成立宗旨書中指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國的文化如果去除漢詩簡直沒有辦法再談論。”

  漢詩聯盟還舉行全日本漢詩大賽,並擁有自己的會刊《全漢詩聯會報》。如今,漢詩聯盟的會員已經由2003年設立初期的約600人增加到2015年5月的2155人。在上述組織的助力下,漢詩熱在日本悄然升溫。學習漢詩的網站很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創作漢詩。除閑暇時間較多的退休老人,不少年輕人也參與進來。

  互聯網的出現也為漢詩的復興助了一臂之力。漢詩聯盟理事鈴木淳次在1998年開設了免費漢詩網站“桐山堂”,每年都收到300多首漢詩投稿。鈴木淳次會仔細指出作品的優劣之處,鼓勵投稿者繼續創作。

  近年來還不斷有新的漢詩參考書出版,例如解說漢詩中常用漢字音調的《平仄字典》和能查閱漢詩中二字慣用詞的《漢詩詩語詞典》等。

  有趣的是很多喜愛讀漢詩、甚至會寫漢詩的日本人並不懂漢語。原來日本早就發明了訓讀法,通過這種方法,漢語實詞被原封不動保留在日文中,而虛詞則與日本文言助詞、助動詞一一對應,即使不懂漢語的日本人也能自如地掌握漢詩的誦讀、理解和寫作。當然,平仄、押韵這些,就只能靠死記硬背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