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明日大嶼”對低稅制支撐作用值得重視
http://www.CRNTT.com   2018-10-20 10:51:54


全國政協常委林建岳博士(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有些人在討論“明日大嶼”財政支出時,不僅忽略了規劃可帶來巨額土地收入,更沒有看到填海造地收益是低稅制的重要支柱。“明日大嶼”將為低稅制發揮持續性支撐作用,對此,社會各界和特區政府應該重視。香港過去填海造地7,027公頃,不僅解決居住和發展所需土地,而且帶來龐大賣地收益,為低稅制提供有力支撐。“明日大嶼”可提供1,700公頃土地,七成為公營房屋,三成私樓和商業用地可為庫房帶來超過萬億元的收入,是繼續維持低稅制的重要財政來源。有人說,如果當年能夠堅持八萬五建屋計劃,房屋問題不會如此嚴重。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現在我們也該問:如果今天“明日大嶼”不幸被拉倒,未來的房屋問題將會陷於怎樣的困境? 

  “明日大嶼”是一個超級大工程,在社會上引發廣泛討論甚至產生一些爭議是正常的。通過理性務實的討論,全面分析利弊得失,集思廣益,有利於凝聚共識,更好地推動落實“明日大嶼”規劃。

  填海為低稅制提供財政支撐 

  “明日大嶼”規模大,財政投入自然不小,香港能否負擔的問題首先凸顯出來,有人甚至批評政府“倒錢落海”、“燒曬儲備”。這種說法至少是過於狹隘和片面。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明日大嶼”歷時十幾年,整項填海工程分階段進行,即使填海項目成本達數千億元,也是分十多年支付,每年不過數百億,現在本港每年的基建費已高達千億元,完全有能力負擔這個開支。

  在這裡,我想特別講一講香港的低稅制與填海造地之間的特殊關係。香港奉行低稅制,薪俸稅標準稅率只有15%,利得稅稅率最多為16.5%。看看西方發達國家的薪俸稅稅率:美國37%、英國45%、德國45%、日本55.95%;再看他們的利得稅稅率:美國27%、英國19%、德國30%、日本30.86%。相比之下,香港市民確實在享受低稅制的優越。但是,特區政府的開支卻相當龐大,錢從何來?賣地收入佔了相當比重。

  先看下面一組數字:特區政府2011至12年度的賣地收入為831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為19.2%。之後,政府每年的賣地收入都在600億以上。2017至18年度的賣地收入高達1,636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更升至26.7%。至今為止,全港有7,027公頃土地為填海地,佔已發展地區約26,500公頃的26%。這些填海得來的大量土地,不僅解決港人居住和經濟發展所需,而且帶來的龐大賣地收益,為香港多年來保持低稅制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支撐,功不可沒。

  再看“明日大嶼”。據專家推算,東大嶼人工島面積1,700公頃,扣除交通基建配套及社區設施用地,估計有五成土地可用作建屋,預算建屋用地中,七成為公營房屋,三成是私樓和商業用地。按一公頃等於約10萬平方呎計算,假設是相對較低的六倍地積比率,“明日大嶼”所能提供的樓面面積就多達1.53億平方呎。以非常保守的每平方呎6,000至8,000元計,已可為庫房帶來萬億元以上的收入。

  大家想想,如果沒有持續造地帶來龐大收入,香港的低稅制如何維持? 

  “明日大嶼”承載港人安居夢 

  我支持“明日大嶼”,還因為“明日大嶼”承載港人的安居夢。

  港人安居難,可謂“舉世聞名”。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今年公佈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8年登上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之首,全家人要不吃不用19.4年才足夠置業。這樣的“世界第一”,不啻是港人悲歌。

  我們看到的現實是,本港目前有21萬個“房戶”,26萬申請者正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到5.3年;近日新一期居屋認購者超標近60 倍;許多年輕人置業都是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共付首期。“明日大嶼”可為香港提供 1,700 公頃土地,其中七成將用作發展公營房屋,讓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看到了安居的希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