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施政報告該如何解決青年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0-09-25 00:27:54


2019年10月,林鄭月娥通過視頻發表施政報告。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記者 沈而忱)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月14日發表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目前已就此已展開大規模公眾咨詢。在《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下,修例餘波漸散,不少“勇武青年”或提堂判刑、或潛逃出境,今時今日已成香港青年最迷茫的一刻。筆者認為,香港的青年問題絕不僅僅是“青年”的問題,而是社會困局的縮影,涉及不少積壓多年的深層次矛盾,包括但不限於教育、房屋、流動性、經濟結構等,需要特區政府拿出魄力解決。

  在香港蓬勃的金融服務業背後,是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八十年代始,香港的工業逐漸搬上內地,製造業由1980年佔全港GDP的24%,下跌至目前的不足1%;而金融服務業則在近年穩定在GDP的20%,若算上其他三項傳統優勢行業(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四大支柱行業支撐起香港GDP的60%,吸納了香港約一半的總就業人數。產業空心化導致香港的就業體系呈現高端與低端的兩極分化,是造成香港巨大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產業單一化則導致青年畢業後大概率局限在這幾個行業中,想要投身其他行業入門困難,或前景黯淡,喪失了向上流動的通道。

  筆者相信港府已注意到這個現象,亦意識到危害,於是選定了六項優勢產業作進一步發展,以促進本地產業結構多元化。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產業、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環保工業以及創新科技產業,其中創新科技產業被寄予厚望。只可惜口號喊了一年又一年,港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創科業卻並沒有給出相應的成果,發展緩慢,步履蹣跚。青年在就業和生活的壓力下,紛紛選擇金融、醫學、法律等“揾錢易”的行業,科學工程類專業並不受歡迎。

  在2019/2020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林鄭月娥花了大篇幅討論房屋和土地問題,直言“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我對此從不掉以輕心。”土地問題困擾香港多年,歷任行政長官亦都試圖解決。可惜回歸後,香港在房屋問題上蹉跎多年,樓價、租金不斷上漲,公屋輪候時間亦屢創新高。青年無法安身立命,自然看不到未來。

  筆者還想談談教育問題。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的教材、試卷出現“滿紙荒唐言”,鴉片戰爭幫助中國銷煙、日本侵華利大於弊等言論讓人心驚,如此教育之下,教師長期帶著偏見和誤導教學,“港獨”思想蔓延校園,不少學生罷課上街參與破壞。究其本質,筆者認為,是回歸後香港尚未建立起與“一國兩制”配套的教育體系。

  八月中旬,香港社會對於“三權分立”的爭議再起。據中評智庫數據,大約八成港人對此表示不理解,其中三成港人主要受到教育的誤導,認為“不存在三權分立”之說違背其過往的教育認知,他們稱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三權分立”,因此難以接受“三權分立”不存在的事實。這足以看出,香港的教育內容完全與回歸後的現實不匹配,與《基本法》更是存在出入,遑論培養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只是這樣粗略地分析便可發現,香港回歸後出生的這代年輕人,從教育到就業,再到置業,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或障礙,這證明青年問題的病根絕不是出在青年人身上,而是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推出再多的青年政策,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派再多的糖,也只是飲鴆止渴。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需要拿出魄力,制定長遠的、延續性的政策,解決社會各項深層次矛盾。否則當這批年輕人不再年輕,還會有下一批年輕人落入惡性循環,那麼香港如何能夠繁榮穩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