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洪雯談兩個香港撕裂的三大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21-09-22 00:20:59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洪雯博士(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中評報道組)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洪雯博士日前在“中評大咖講書”第四期學習活動中發言指出,有三大根源導致兩個香港撕裂,一是超級全球化下香港的三次既成功又失敗的轉型,二是香港自由放任體制下資本霸權的形成,三是移民因素的衝擊。

  洪雯表示,超級全球化是雙刃劍,導致香港的撕裂第一大根源,正是全球化下香港的三次既成功又失敗的經濟轉型。第一次轉型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到改革開放,香港迅速崛起為四小龍之首,這個崛起是通過工業化。1980年前後,香港成為了全球高收入地區,而且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香港非常成功的一次轉型,忽略了其失敗的一面。1970年香港工業快速發展以後,缺乏內部推動力去轉型升級,一直依賴低成本、以出口為導向的輕加工業。新加坡、台灣等地迅速冒起,而香港成本快速飈升,要靠低成本加工製造來競爭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又缺乏內部動力。

  “正當香港面對這個瓶頸的時候,出現了天賜良機——中國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突然有了一個面積廣、成本低且擁有大量勞動力的基地,所以,香港企業把生產環節搬遷到了內地,特別是珠三角,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參與全球競爭。”洪雯稱,當製造業中的製造環節轉移出去,生產服務業就出現了專業化的快速發展,香港變成一個粵港跨境生產服務中心。1980年到2000年,香港扮演著中國產品流入西方的最重要通道,是亞太區貿易物流中心。同時,由於內地製造業、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大量外資,香港成為了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和西方資本進入內地的通道,逐步演變為國際金融中心。這段時期是香港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香港迅速崛起成為亞太區貿易、物流、航運、金融樞紐,大量中產階層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但同時,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去工業化”的過程,香港簡單地把勞動密集型環節轉移到珠三角,並沒有借機推動高端製造業、科技產業的發展,沒有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次轉型是2000年到2020年,其實是香港回歸之後。洪雯指出,中國2001年加入WTO,與外界之間的資本流通和調配需求大大提升,給香港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香港成為世界走入中國和中國走向世界的“金融代理”。此過程帶動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會計、法律、咨詢、研究、公關、廣告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香港升級為了國際金融中心。但以往為廣東製造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慢慢走入了困境,離岸貿易開始取代轉口貿易,成為香港貿易的核心,導致利潤率的大幅下降。製造業流失後,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也開始萎縮和空心化。第三次轉型直接促成兩個香港的撕裂。兩個香港彼此脫節和斷裂,“一號香港”前景廣闊,但不足以支撐全體港人的發展需求,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獲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